行走在高州乡村,提起“金融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农民群众耳熟能详,并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原来,村级金融服务站和取款点,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银行一样的服务,非常的方便、省心省力。
背景:农村普惠金融建设是中央、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的民生工程
农村普惠金融建设是中央、国务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服务“三农”发展的要求。省政府将普惠金融进行细化,具体概括为建设县级综合征信中心、信用村、乡村金融(保险)服务站和乡村助农取款点,推广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和金融扶贫贷款“八项行动”, 即“四个建设”和“四个推广”。2015年,省政府将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列入广东省十大民生工程,以及2015年广东省十大监督项目。2014年9月高州市被列为全省粤东西北地区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县(市)。
市金融工作局局长张秀育说:“农村普惠金融建设通过打造县、镇、村三级营业网点,使农民群众取钱就在家门口,平台小作用大,的确是为民惠民的民生实事!”
组织:政府主导,人行协助,政银合作,各级配合实施
按照《广东省农村普惠金融试点方案》的要求,2015年9月,试点县必须完成以下5项任务:建成县级综合征信中心;建成的信用村占行政村总数的60%以上;乡村金融服务站和助农取款点实现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全覆盖;至少开展4项贷款中的2项;鼓励增加创建项目等。
为响应省政府开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号召,高州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为民的角度与高度,精心组织,科学论证与布局,大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工作。
“为了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市金融工作局和人民银行高州支行多次召开联席会议,沟通交流,讨论活动的组织开展。”市金融局告诉我们。
据介绍,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金融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发改、统计、财政等有关单位为成员的市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向有关单位和全市各镇(街道)书面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高州市开展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实施方案》,编印了《高州市开展农村普惠金融“八项行动”工作指引》以及外地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经验材料,并刻录了省开展农村普惠金融“八项行动”宣传光碟,分发到各镇(街道)、市有关单位,指导开展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工作。为了加强跟踪督办,推进工作落实,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市政府成立市农村普惠金融试点跟踪督办工作组,制定了市农村普惠金融试点跟踪督办工作方案。为深化该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社会参与,共建信用”良好氛围,提高群众参与信用村、信用户评定的积极性,使信用村、信用户创建不仅解决农户贷款难等金融领域范畴,还要让信用村、信用户获得更多的社会信用激励,提高信用村和信用户各种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形成全社会参与建设的大信用格局,市政府制定了《高州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激励机制》,助力农村普惠金融建设。
推进:各涉农金融机构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实现乡村金融服务站和助农取款点镇村全覆盖
数据显示,全市建设乡村金融服务站和取款点,累计投入资金近200万元。截止3月末,全市已落实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签约商户475个,已覆盖高州28个镇(街道)及下辖438条行政村,累计取款55247笔,已达到去年全年累计笔数的68.71%,累计取款金额2462万元,已达到去年全年累计金额的92.94%。
市内三大涉农金融机构,结合该市农村和各行(社)自身的实际以及便于操作的特点,在全市各镇、各行政村全面开设金融服务站和助农取款点,使村民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每次2000元以下的存贷款和取款小额现金业务,极大丰富了农民群众金融服务消费环境。
“在组织方式上,该市采用政府主导,政银企分工合作的方式,努力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兼顾。通过出台激励政策、上马扶持措施,以助农取款点为突破口,带动信用村建设,全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张秀育说。
以农信社为例。农信社通过对距离信用社乡镇网点较远的行政村或自然村进行论证,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安装POS机,为群众提供小额现金支付服务,满足农户日常生活现金支出的需求。并通过面升级“全民付”功能,增加了话费充值、代缴电费、信用卡还款等服务,极大丰富了助农取款点的实际应用。截止2015年4月底止,该社在全市乡镇开办助农取款服务点115个,安放助农取款POS机具115台,其中金融服务站25个,安放机具25台,辐射全市乡镇农村100%;至4月底该社助农取款服务点当年各项交易12997笔、金额达236万元,手续费收入0.25万元,其中查询2803笔,取款业务12807笔,金额达234万元。
邮政储蓄银行高州市支行则遵循“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金融机构承办”原则,以“统一标牌标识、统一设施配置、统一业务范围、统一服务模式、统一服务承诺”这“五统一”标准,加大投入建设全市助农取款点,满足村民办理存折、卡存取款、转账、汇款、查询账户余额、跨行卡取款及贷款咨询等一系列金融服务。截至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已在镇级以下布设助农取款服务点192个,建成乡村金融服务站20个。便民服务网初显成效,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至今年3月底,该行助农取款服务点实时查询共22612笔,小额取款交易达44151笔,取款金额达2237.40万元。
“自从安装了邮政储蓄银行的助农取款机具,来店里办业务的村民多了,许多老年人取个养老金、转个账都很方便,乡亲们买东西也能刷卡,连带着店里的生意也比以前红火了!”在团结农场的邮政储蓄助农取款服务点中,老板笑容可掬地述说着助农取款点为他和村民们带来的方便和好处。
农业银行按市府分片负责的工作要求,重点负责泗水等8个镇的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工作。目前已在4个镇建立了高标准的银行卡助农取款示范点,并全力推进其余乡镇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去年来,该行大力推广“惠农通工程”,已率先于去年底在全市486个村居和三大农场实现了助农服务点的“全覆盖”,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消费、转账和小额取现等基础金融服务。
成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当前,高州市正认真贯彻上级有关金融服务政策,科学布局乡村金融服务站和助农取款点点,大力推进以“八项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普惠金融建设,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切实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力推动该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自乡村金融服务站和助农取款点建成以来,高州市的农村金融服务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有金融界领导形象地将它概括为:“建成的便民站点与银行营业网点形成了一张网,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空白村全覆盖,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类金融服务,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在谢鸡镇民胜村,曾大爷拿着刚刚从农业银行助农取款点取出的1000元现金,心里特别高兴,逢人便夸农行的“惠农通”好使。他说:“以前取个千儿八百的现金要搭车走10多公里,既误工又误时,还不安全。现在好了,想用零花钱到村里的农行助农取款点就能搞定,省事省心。”
根子镇保生堂药店是该市475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中的一个。在药店门口,“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匾额醒目地挂在正中,店里还摆了金融知识宣传架,陈列着反假人民币、征信和各种业务宣传资料。药店堂主苏老板50岁上下年纪,谈及金融服务站,言语中透着自信。据他介绍,平时来这里取款的人一般为高州本地人居多。该网点自从2012年设点以来,已经服务4000余人。在这里,当地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够办理最基本的取款、信用卡转账业务。
据苏老板说,帮助这家金融服务站设点的是高州农信社,每个月对这个延伸服务的站点,农信社每月需要提供一些补助,金额最高为300元。补助按照服务的笔数来计算,其中10笔至100笔为100元,超出后每10笔以上为3元。农信社提供验钞机与保险柜,并负责记账等基本业务培训,而他需要在专门的册子上记录每笔业务往来。
苏堂主认为能在自己的药店中设立这个金融服务站,除了带来收益、引来客流之外,更吸引他做这桩事的是:一家可以取款的金融点设在药铺,在当地是件极有面子的事。相比这无形的荣誉,每月300元服务费对这个经营着3家药铺兼做水果买卖的老板来说,已是微不足道。
乡村金融服务站和助农取款点面对面:新环境,新形式,新挑战
“乡村金融服务站和助农取款点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新形式,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面对一些新问题。如收单行成本、网络通讯费用较高;农村识别假币能力有待增强;群众取款余额无法查询;助农取款点周边安全需要重视等。这些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完善解决。”邮政储蓄银行高州支行行长李建述如是说。
目前,乡村金融服务站和助农取款点镇村全覆盖,已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张秀育说:“下一步,建设乡村金融服务站和助农取款点的成功经验,将为全市60%以上行政村建成信用村,提供一个十分必要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