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的机器声正发出隆隆的响声,墟镇上的赶集群众人来人往,欢快幸福的歌声从音像店内向四处飘扬,出入镇中心的公路上车辆来回穿梭,新建的房屋正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垦复的农田里正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刚铺好砂石的公路宽阔平坦,坚固的防洪堤如巨蟒般在马贵河上延绵数公里,洁白醒目的栏杆嵌在河岸两边整齐划一……天啊,这是那曾特大暴雨成灾,山体滑坡,泥石流肆虐,房屋倒塌,生命陨落,悲天恸地的马贵吗?
一年多过去了,怀着忐忑的心情再次重返灾区,高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今阳春三月的马贵,处处充溢着生机和生命,万物复苏,山绿水清,花开草长。这片昔日的重灾区,这片让曾无数人牵肠挂肚的土地,因为自强不息的灾区人民而春意盎然,因为百折不挠的精神而迸发出耕耘希望的激情。这一刻高州们清晰地见证了人民的力量,见证了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力量,见证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力量……
忆往昔:断壁残垣 满目疮痍
“9.21”,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数字。
2010年9月21日,当所有人正兴高采烈地忙着准备过中秋节的时候,正准备一家人团团圆圆共述思念之情的时候,然而谁也没意识到,一场厄运正悄然来临。就在当日凌晨,一场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突然从天而降,昼夜不息。这时,暴雨引发的洪水就像一只破笼而出的穷凶极恶的猛兽一样,一路狂奔,一路咆哮,不断地蹂躏着马贵这个幼弱的身躯。刹那间,洪水泛滥,泥石流肆虐,一间间房屋、一座座桥梁、一片片充满生机而等待丰收的农田顿时被突而其来的洪魔所吞噬、摧毁……一天一夜,或许是累了,或许是满足了,这只手染鲜血、荼毒生灵的洪魔走了,但在被它践踏过的土地上,留下的却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当高州市广大领导干部和救援人员连夜奔赴灾区时,眼前的一切,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满目疮痍——部分村庄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或被严重扭曲变形;过百座的桥梁一去无踪;大部分进出村的道路完全被阻隔或坍塌,电话信息、电力全部中断,数千名村民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数万亩的农田被近米厚的沙石所埋没;原本绿油油的山头像被活生生地撕开了一道道仿佛永无法愈合的伤口……。事后,据马贵当地一些80多岁的老人说:“高州们活到现在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像这次下那么大的雨,当时那雨水就像是从天上倒下来的一样,实在太让人害怕了”。同样,当地的政府人员也介绍,在马贵镇的地方史志中也从没有记载过破坏力如此巨大的洪灾。这场千年一遇的洪灾造成该镇32000多人受灾,67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9.8亿元。
痛定思痛,面对这样的天灾,市委、市政府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当即取消所有机关单位人员的休假,立马制定救灾方案、组织救援人员,举全市之力投入到抗洪救灾中去。没多久,一场声势浩大的、由全市干部职工、人民群众、武警官兵、解放军以及来自各地的志愿者等组成的抗洪救灾战役打响了。
一幕幕令人痛切心扉的画面,一声声丧失至亲的痛哭……这,就是“9.21”带给高州们的;这,就是全市人民心里永远无法抹去的痛……
看现在:处处新颜 绽放幸福花
一年多的光阴过去了,昔日房倒村毁、交通阻隔、信息中断、满目疮痍的废墟已荡然无存,如今的马贵到处充满了浴火重生后的生机、活力和希望。
一年多来,在党和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全市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斗酷暑,战严寒,谱写了一曲共渡难关、重建家园的交响诗篇。重建房屋、重建家园、重建希望、重建信心……重建的激情,在党的阳光映照下,如这夏季的及时雨一般尽情地撒播在灾区大地上,尽情地撒播在灾区人民的心间。
一年多来,全市共投入复产重建资金11.3962亿元,其中国家、省、茂名、高州四级共投入7.7926亿元,社会各界捐资捐物和群众自筹投入约3.6036亿元,省财政对高州省局部受灾地区支持资金最多的县级行政区。干部群众纷纷表示,目前马贵的基础设施整体建设水平至少提前了20年。
一路走来,公路两旁春意盎然,数千亩曾被沙石埋没的农田除了极少数无法垦复之外的都已垦复复种,农作物面积基本与灾前持平。现在村民们正在田里农活准备春耕,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马贵镇三家村,是当地政府选址重新规划建设的一个新村,住的是在“9.21”中房屋全部倒塌的18户村民,该村于2011年春节前建成。当时,18幢楼房只是盖了一层。而今,18幢楼房几乎全部建成了3层半,村民们还正在忙着装修……如今的三家村,村民有说有笑,楼房统一规划,整齐划一,还配有文化楼和宽阔的文化广场,绿化树木错落有致,春意嫣然……这里,俨然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进入马贵镇中心,当初的断壁残垣早已不见踪影,宽阔的马贵大桥横跨两岸,马贵河上的防洪堤既像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墙、又像一条巨蟒般延绵数公里,据说这河堤完全是按照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标准来修建的。河岸两边的防护栏洁白醒目,绿化树木正在吐绿,宽阔平坦的沿江大道正沿着河岸延伸……
走访当日,刚好赶上马贵镇的赶集日子,墟街上热闹非凡,赶集的群众人来人往,有吆喝着做生意的,有脸红耳赤在讨价还价的,有的出来散心看热闹的,个个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像初夏的阳光一样灿烂,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丝毫看不出洪灾曾带给他们的悲伤……而这时,从音响店里传来的那阵阵欢快幸福的歌声正弥漫在整个马贵的上空,久久不散。
据马贵镇政府的领导介绍,一年多来,镇政府就把复产重建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来完成,全体干部几乎不眠不休地投入到复产重建中去。他说,全镇500户全倒户在2011年春节前已经全部搬入新居;823宗纳入2011年重建计划的“五小”水利工程修复、12条通行政村的公路和23座桥梁重建、7所学校重建等项目已于2011年9月30日前全部完工;镇政府作为项目法人的29宗地质灾害治理、1所敬老院建设、37座通自然村的桥梁都已在2011年12月前完成。同时,16项重灾镇村重建项目,已全部动工,其中已完成5项,10个村委会正在装修,镇政府办公大楼重建已完成征地,下半年便可动工兴建。此外,马贵镇总体规划(2010—2020)方案已经出炉,以“一河、两岸、两心、四片区”空间结构建设的新城镇框架正逐步推进,通往阳春、信宜、高州、大坡的四大交通出口已全面贯通。
风雨过后见彩虹,新的房屋、新的校舍、新的村庄、新的城镇面貌……已神话般地从灾后的大地上崛起。如今马贵人民的新家园、新生活让人欣慰,马贵人民自强不息、不等不靠的重建精神让人敬佩。如今的马贵,正朝着以发展生态旅游服务基地和农林牧业经济为主,已发展农林牧业加工业、矿产资源开发工业为辅,环境宜人的综合型山水城镇而奋力前进。
望未来:信心百倍 打造生态旅游强镇
新马贵、新征程。马贵人民不等不靠,正立足重建新起点,抢抓新机遇,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第十五届人代会“不具备发展工业条件的镇、村,开展特色名镇名村创建活动”的精神,在着力复产重建的同时,根据独有的林业资源、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确立了科学的发展思路,以发展林业和生态旅游业为重点,率先努力在库区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旅游名镇。
马贵,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与肇庆鼎湖山同一纬线,空气清新,风景如画,四季如春,被誉为天然大氧吧(红荷峡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达到100000个/㎝3)、避暑圣地。在其1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林面积达17.3万亩(其中原始森林5.8万亩),森林覆盖率73%,名列高州市各镇第一,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林业先进镇”。同时,镇内还有省级林业生态保护区鹿湖顶、海拔1627米的粤西第二高峰棉被顶、栩栩如生的双乳峰和毛公山、风光旖旎的大垭朗草原和高、险、奇瀑布等生态旅游景点以及曾获2000年“新千年广州花王”称号的红花荷树等一批古树、名树。高州想,这就是上苍赋予勤劳、简朴的马贵人最好的礼物……
目前,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马贵镇政府积极发动群众植树造林,补种楠木、红花荷等3.5万亩;委托市林科所培育加勒比松1万多亩,计划明年春季大面积推扩种植,全面恢复灾毁植被。高州想,马贵山头上那曾被撕开的一道道伤口,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慢慢地愈合,再一次生机勃勃的展示在世人面前。同时,该镇还根据各村不同的林种特点和旅游开发需要,积极规划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林区,做到宜林则林,宜竹则竹,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发展七彩林区、竹海、花村,并逐步恢复传统的春牛舞等客家民族文化活动,成立和雀花节、桃花节,全面创建省林业生态旅游名镇。
现在,马贵镇正把握申报鹿湖顶(大田顶局部)国家林业生态保护区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了一批深圳、东莞、阳春等地的老板多次到马贵考察,意向投资开发马贵旅游业。
新规划、新起点、新征程,如今的马贵不再是那默默无闻的山区小镇。凭借着马贵人民那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马贵必以全新的姿态傲立在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