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高州市库 > 新闻报道

古丁 致力走特色农业富民之路

2012-04-11 15:33:44 来源:高州新闻280期2014.4.11 四版

古丁镇,是高州市北部山区镇之一,其最高海拔1170米,平均海拔一般在180~450米,山区型的气候明显,特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工作思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培育特色农业,致力引领当地百姓走上致富之路,取得明显的实效。在2011年,该镇农业总产值达2.85亿元。

调优结构育品牌

古丁镇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山区高寒气候,积极引导各村种植传统名优品种,着力培育“一村一品”、“一品带动”的多种特色农业基地格局。目前,该镇已逐步形成了“东、南、东北、北、中”五个特色农业生产模块,为该镇农业结构的调整奠定了较坚实基础。

其中东部以大堂村“华记”蔬菜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打造“千亩出口蔬菜基地”,推广种植省农科院最新科研产品,种植甜豆角300亩、大蒜300亩、沙姜200亩、黑色马铃薯300亩、野菜200亩,通过技术支持和定价保收形式带动群众发展特色农业近2000亩,该村农民年人均增收800元;南部以龙湾村、龙马村为主,多年来开垦山坡、旱地大力发展益智等南药和三姜种植,现两村共种植益智3000余亩、三姜近1000亩,年产值超500万元;北部以黄沙村为主,种植远销新加坡、香港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蔬菜以及营养价值丰富、味道香甜的高山红薯。目前,黄沙高山红薯种植已具一定规模,仅黄沙村年种植就超过300亩,年产量近100万斤,年产值近200万元,成为当地群众增收支柱;东北部以大冲村为主,大力发展藿香种植,建立了近1000亩的藿香生产基地,年产藿香近1000吨,成为高州市最大的藿香种植基地。仅此一项,每年大冲村人均增收3000多元。另外,去年该镇还利用扶贫开发契机,从信宜钱排引进“大果红”三华李果苗1万多株,在东北部大冲、方旦等高寒山区试种,并逐步扩展种植规模。同时,该镇中部利用“9·21”救灾复产的契机,恢复传统的优质春性小麦种植,目前已形成年种植面积达1000亩。据了解,目前该镇的小麦已由过去的自产自用变为商品小麦,每市斤收购价2.5元,亩产高达500市斤,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该镇还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积极引导和扶持群众在自家屋边山溪旁开挖氹仔,直接引山泉水来养殖氹仔鱼,使得养出来的氹仔鱼更加美味、健康、绿色,深受广大客商的欢迎。目前,全镇氹仔鱼养殖规模日益壮大,约有氹仔近500口,其中以黄沙村、大冲村、柏河村、大朋村较多,氹仔鱼年产量55吨左右,年产值250万元以上。

依托协会走新路

该镇还积极为发展现代农业探索新路子,通过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摸索适合该镇发展的高效特色农业品种;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承包土地的合理流转,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机构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至目前,该镇已发展了成立“华记蔬菜专业合作社”、“家海藿香专业合作社”等四个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建立了较大规模的示范基地,并通过发挥基地和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如优化包装、推介宣传、拓展销路、技术推广等,有效提高了农民合作经营和组织能力,保障了特色农业产销一条龙服务,从而实现增收。该镇的领导表示,古丁将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再组建多2-3个甚至更多的农业、养殖业(鱼、牛、鸡)生产专业合作社,促进全镇农业结构的科学调整,进一步带动全镇农民投身到特色农业大发展中去。

完善设施促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9.21”复产重建的契机,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改造基础比较薄弱的水利设施,以满足农业发展用水的需要。到目前止,该镇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000多万元,修复农用灌溉水陂120宗,水渠23宗共32公里,修复河堤3公里(古丁圩河堤1.5公里,朗八新屋、大堂南山垌、里坑铺、方旦河朗垌等4个点共1.5公里);投入资金400万元,复垦农田3500多亩,大大提升了全镇的农业发展综合能力。

蔬菜收购商正在大堂村蔬菜种植基地收购大蒜已成规模的大棚菜种植基地

作者:巫一帆,车闻达,黎淦忠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