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高州市库 > 新闻报道

高州市竞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

争取到1200万元项目资金

2012-04-18 16:09:03 来源:高州新闻280期2014.4.18 三版

近日,在省财政厅组织召开的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竞争评审会中,高州市在17个参竞县(市、区)中脱颖而出,以89.23的高分竞得全省总分第一名,顺利入选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县,争取到1200万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资金。

竞争小组准备充分,以全省总分第一名入选示范项目

高州市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和产粮大市,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89.26万亩,总产量38.5万吨。全市形成了荔枝、龙眼、香蕉、杂果、北运菜、粮食、淡水养殖、蛋鸡、生猪、橡胶等十大农业基地。同时,高州市是全省40个产粮大县之一,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先进生产县”、“省级水利建设示范县”、“全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先进县”。

竞争评审会上,通过专家审查资料、现场答辩及结合申报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平时工作绩效考评等三个环节,采取现场亮分形式,即时公布综合评分情况。由于准备充分,水到渠成,高州市最终竞争成功,并以全省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入选示范项目。

据了解,高州市申报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选定在石鼓镇,建设一万亩高标准农田,涉及祥山和小营2个村委会,共46条自然村,0.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85万人,劳动力人口0.47万人。投入项目财政资金1200万元以上(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00万元,省级财政480万元,市、县财政各配套60万元)。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排灌设施和机耕道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机化、推广良种良法,提高项目区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实施后,必将稳步提高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推进高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建设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实现项目良好综合效益

自1998年开始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高州市立足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状况,以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建成了一批优质、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农田项目,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和保护了生态环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实现了预定目标,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综合效益。高州市被誉为“山区综合开发的一面旗帜”。同时,自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实行绩效评价考核以来,高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均被评为省、市级优秀。

10多年来,高州市一直都十分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把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列入市发展规划。2011年底,高州市将农业综合开发职能划归财政部门,进一步理顺了农业综合开发职能。

在财政、农业、水务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高州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效益佳,在全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竞争立项中,分别于2010年荣获第四、2011年荣获第二、2012年荣获第一。截至目前,高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立项项目为44个。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项目区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目前,高州市各项目区已基本形成了路相通、渠相连、田成片、林成荫的现代农业雏形,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注重科技引导和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高州市注重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项目建设中的先导作用,每年投入科技开发的资金比例不断增加,依靠科技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高州市积极推广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科技项目,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由单一作物变多元种植,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使项目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明显提高。长期以来,高州市与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高州农校等合作,解决农业技术难题,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以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目前,高州市三级农技推广网络健全,全市有农民技术员2560人。2011年示范区所在的石鼓镇农技站有农艺师、技术人员12人,农民技术员75人,为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先进实用农科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农民种植水平和种植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大大增加,项目区农民比非项目区农民人均新增纯收入多552元。

高州市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还极大地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有效地改善项目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使农区田间气候得到了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为农产品朝着优质、精品、特色产业化方向发展夯实了基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农业生态效益显著。2011年,高州市土地治理项目区新增优质粮食生产能力123万公斤,油料34万公斤,蔬菜及其他农产品生产能力360万公斤,使优质稻谷、蔬菜等成为项目区的优势农产品,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民年新增纯收入总额765万元。

在项目建设的同时,高州市坚持把建设内容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根据产业化发展思路,按照贸工农、产供销种养一体化的组织模式,把建设产品生产基地与建设龙头企业相配套,推动高州市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迈进。截至目前,仅石鼓镇就有国家二级种猪场2个, 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 茂名市农业龙头企业6家。

随着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实施,2011年高州市承建企业年新增总产值1875万元,年新增利税507万元,新增净利润290.43万元,直接受益农民收入增加总额29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加上良种良法的推广和耕作制度的转变,调整了农作物的布局和产业结构,有效提高项目区农作物种植的产量、质量和效益,使近千亩农田由原来的“稻—稻”或“稻—稻—番薯”耕作制改为“稻—稻—菜—菜”耕作制,实现农田亩产值超万元,比原来亩产值2000—3000元增加了7000—8000元,提高了两倍多。此外,项目区冬种北运菜和其他高效益的经济作物,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把冬闲田变成绿洲,由原来“稻—稻—冬闲”一年两熟转变成“稻—稻—菜”、“稻—稻—菜—菜”一年三熟或一年四熟。据统计,高州市2011年冬种作物面积比2008年增加了2.7万亩,农田亩产值由原来的不到2000元提高到3500—5000元。


先进的生猪自动饲喂系统.jpg农业开发项目区一景.JPG

作者:龙伟立,邓云霞,李光凤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