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高州市库 > 新闻报道

大井塘头村:新风荡漾满眼春

2012-04-18 16:14:54 来源:高州新闻280期2014.4.18 三版

近年来,大井镇塘头村党支部创新举措,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利用“村村通”有线广播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农科知识,将旧祠堂改造为计划生育文化宣传新阵地,整治农村脏乱差,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幸福祥和的动人景象。该村的农村工作综合排名排在全镇前列,年人均纯收入达6170元。去年,该村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

“村村通”服务民生

“各位村民,高州是塘头村的广播员张衍富,现在开始广播农作物病虫情报。据市农业测报站预报,今年第三代荔枝蒂蛀虫发生期为......”4月9日下午4时,大井镇塘头村村委会办公楼楼顶上的4个高音喇叭传出了广播员张衍富洪亮的声音。

“高州们早已听习惯了!”大井镇塘头村老支书唐仕伯告诉因多年未听过农村广播而正感到惊奇的笔者。他介绍说,塘头村8个村民小组500多户群众都可以听到广播员张衍富的声音,广播覆盖率达95%。该村有线广播自1986年开通以来,就一直使用至今。每月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都有10多次广播。因为现在农民居住和生产分散,农村分工多元,群众难以集中,通过有线广播可以及时、准确地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贯彻到各家各户,有利于把最新的切合生产农时的农业科技知识及时传播给群众,方便群众发展生产。特别是,在遇上台风暴雨等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发布通知,提高群众防范应对能力。

笔者在广播室内看到,已广播的材料簿夹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解读、病虫情报、香蕉无公害栽培技术、城乡清洁工程政策要求等资料,并且每次广播后都记录下广播时间、内容、播音员,十分规范,一点也不含糊。在村委会办公楼旁的明湖便利店老板娘对笔者说,广播内容有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病虫情报以及紧急天气预报等。特别是,每次广播农情后,群众都会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前来购买农资产品,有线广播方便了群众,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正急急脚从村委会走过的村民唐东权告诉笔者,他是刚收听到农情信息后正准备为自家的果木进行病虫防治。他说,这个有线广播作用可大了,每次广播站一开播,他都会认真收听。他家里种有100多棵荔枝、龙眼木,还有2亩多的水稻和2亩多的香蕉,都是按照广播上的有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科技知识来进行田间管理的,这个有线广播可以说是为指导高州们农民发展农业生产送来了及时雨。

陪同采访的镇干部说,正是“村村通”有线广播在贯彻党的政策、发展农村经济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塘头村的农村工作综合排名排在全镇前列。

旧祠堂成了计生文化宣传阵地

计生工作是基本国策,也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第一难” 的工作。为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近几年来,塘头村委会先后投入20多万元,将村委会办公楼、塘头小学、唐氏宗祠整合建设塘头村计生文化广场,为群众提供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计生宣传文化阵地。

在该村计生文化广场周边,建有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等计生政策的宣传壁画和搪瓷画,形成230多米的计划生育文化宣传长廊。由唐氏宗祠改建成的生育文化活动中心,则是村中宣传生育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祠堂正门的外墙上贴有大幅计生宣传电脑喷图,既醒目又抢眼,祠堂内的墙上也贴满了计生宣传标语和宣传画,计划生育方针政策随处可见,随处可读。文化活动中心内分别设有以“计划生育、少生快富”为主题的书画展览室,有收藏各类科普读物和致富书籍近万册的图书室,还有乒乓球室、接待室等活动场所,群众可在这里读书、看报,打乒乓球,搓麻将等。在休息娱乐的同时,学习计生政策法规、相互交流生殖保健知识和农业科技知识。

据了解,该计生文化活动中心每天前来活动的群众有200多人次,昔日的旧祠堂成了宣传婚育新风的新阵地和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计生文化广场东侧有一个篮球场以及一个供群众自娱自乐和计生协会活动的舞台。篮球场和舞台都是由村委会与村民共同出资筹建的,每年春节村里都会组织村民在这里举行拔河比赛和篮球赛,并邀请市里的一些文艺团队为他们上演以宣传国家大政方针为主题的文艺节目,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板桥自然村的梁德海就是十多年前在祠堂内接受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教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生了一个儿子后主动要求做节育手术的。现在他的儿子都已读高中了,家里也建起了楼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该镇驻塘头村干部说,有计生文化活动中心,有宣传长廊又有有线广播,群众时时处处都可看到、听到党和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少生快富、优生优育、移风易俗、生男生女都一样等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普遍被大众所认同。目前村里已有30多名育龄妇女主动领取了独生子女证。

塘头村委会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全面实行计生村民自治,实现了群众在计划生育中的自高州教育、自高州管理、自高州服务、自高州监督,推动了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2011年,塘头村委会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

整治脏乱差建设新农村

塘头村目前已完成了总长9.7公里的水泥硬底化镇通村公路和环村路建设。行走在塘头村的水泥村道上,绿树夹道,两旁的楼房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偶遇怡然自乐的幼童在玩闹嬉戏,仿佛走进了一幅美妙的新农村锦绣图。

唐仕伯介绍,在抓好村各项中心工作的同时,塘头村按照“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貌、构建新塘头”的要求,积极接纳先进文化进村入户,树文明新风,抓好中心村建设,推动全村新农村建设。

塘头村以村委会所在地为中心,抓好周围板桥、塘面、伯候、高联等村庄的规划,建设一条上一定档次的中心村。中心村规划配套文化广场、篮球场、乒乓球室、文化娱乐室等设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要。通过中心村的规划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各自然村修路、改路、改水。

塘头村一方面通过有线广播加大城乡清洁工程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在村里建起垃圾池,增加放置垃圾桶,还聘请一名清洁工人每天打扫村道卫生,使村中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通过完善乡规民约、文明公约、卫生检查评比等制度,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农村管理的各项制度中,规范村民的行为,村民也逐渐形成污水不乱排、柴草不乱堆、人人讲卫生、户户讲秩序的良好卫生习惯,保障了乡村环境干净卫生。

结合环境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该村还广泛开展了“文明新风进农家”、“农村自治模范村”活动,以及农民科技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IMG_6772.JPGIMG_6752.JPGIMG_6745.JPGIMG_6792.JPG

作者:邓云霞,龙伟立,黄兵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