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高州市库 > 新闻报道

泗水镇:安饮工程惠及4万多人

2012-04-25 16:21:22 来源:高州新闻280期2014.4.18 三版

自启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以来,泗水镇多方筹措资金,采取强有力措施,投入1300多万元,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解决全镇12000多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受益人数达4万多人,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任务。该镇2011年被市评为农村饮水安全示范镇,其中,彰坑、大联、联和村的安饮工程被评为市农村安全饮水示范工程。

泗水镇地处丘陵地区,是水果、北运菜生产大镇,群众生产生活用水较为困难,且当地养殖业发展很快,饮用水受到较大程度的污染。为使当地群众彻底告别水质超标、水量不足等饮水不安全问题,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该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全面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但在刚刚推进农村安饮工作时,由于大部分村民对安饮工程认识不足,认为现在各家各户都是打水井取水,用自来水又要交水费,多此一举,致使工作进展不快。为使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落到实处,该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努力做好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通过召开镇村干部会议,各村委召开村小组长会议,传达上级饮水安全相关文件精神,明确农村安饮工程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政治工程,明白安饮工程的饮用水是经过严格科学的检测,是安全卫生的放心水,消除群众疑虑,让广大村民由等待观望转化为积极参与农村安饮工程上来,并对安饮工程建设有了迫切感。

该镇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确保安饮工作有专人抓。特别是有安饮任务的11个村委会全部成立农民用水协会。镇政府与市水务局签订了责任书,镇村也逐级签订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同时,该镇把各村的安饮任务全部落实到镇驻村干部,并将安饮工程建设情况与年度工作实绩考核挂钩。驻村干部实行“三包”,即:包负责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协助村委会、安饮协会开好村组会议,讲清安饮的相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包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安饮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艰巨复杂的工程,需要多部门的合作,因此镇干部承担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与相关部门、相关村委会、饮水协会加强沟通,工作上保持互动;包调解处理因安饮工程建设产生的纠纷。对工程占地、青苗补偿、管沟开挖产生的矛盾,负责调解、平息纠纷,特别供水管铺设经过国营农场的地域,进行组织协商,达成共识,为工程无障碍施工提供条件。

该镇的农村安饮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中,仅有三分之一是上级补助资金,其余的要靠当地自筹解决。因此该镇立足于本地实际,发挥饮水协会的职能,集思广益,尊重广大村民的意愿,采取“公司+协会”的运作模式,整个运作过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力保障了工程的整体实施。具体分工是:镇政府承担责任,组织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公司负责投资投劳;协会参与监督管理,无需村民投工投劳和集资。目前,该镇已打好一口直径3米,深56米,井底横洞总长度200多米的深水井供水,铺设主管近50千米,支管100多千米,主管已全部铺设到各村委会,安全饮水扩网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全镇共有20000多人饮用上了优质安全的自来水。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同样重要。为了加强建后管理,该镇按照政府主导、社会融资、企业经营、依法合理定价、计量收费、群众参与的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职能作用,使安饮工程建设“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据了解,该镇现在使用自来水的用户都装上水表,按水量收费,每方1.5元,水费统一上交水厂,扣除成本,其余用于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目前,在该镇村民的厨房,打开水龙头,清洌的自来水哗哗流出。村民用上自来水后,可以用洗衣机、热水器,生活方便多了。受益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施工人员在铺设供水管道使用上自来水的村民都分别安装了水表

作者:邓云霞,邓海林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