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文艺作品

杏花村随笔

2021-04-09 20:31:01 来源:茂名日报

  这里说的杏花村,不是唐代杜牧诗中的“杏花村”,而是高州市分界镇的杏花村。这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又有历史故事的新农村。
  最近,在一个赏花踏青、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专程来到了杏花村,只需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到了。一个十分简朴和独特的“杏花村”门楼就呈现在眼前。前来的游人不少,停车场里早已停了很多小汽车,还有不少年轻人是骑行来的。宽敞平坦的柏油村道,高标准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田,还有舒适宽阔的栈道和观光塔。村中的民房,清一色的白墙黛瓦,像一栋栋岭南特色的小别墅。如果不是亲临其境,定会以为进入城市的某别墅区呢!真让人羡慕不已。这里一墙一风景,很接地气的内容和画风,还有不少雕塑和古老的农具展示,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氛。这些充满诗意的画廊碧道,宽阔的文化广场,高档的游人驿站,还有艺术公厕等,都让人眼前一亮,赞叹不已。示范田里种有圣女果、番石榴和特色品种的桔子等,成熟时可供游人采摘。现在有盛开的油菜花,有人还在花丛中照相留念。行走在这田园美景中,清风扑面,神清气爽,其乐融融。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莫秀英(莫五姑)是杏花村人,她和她先生在这里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抗日战争初期,他们回杏花村居住,为高州作出了很大贡献,如修建高州鉴江桥、飞机场、办德明中学(现高州一中)、办杏花农场、分界广南医院等。我们看到他们当年的旧居,据说是莫秀英的胞兄莫冠儒于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所建,现保存完好。这是一座很有岭南特色的回字型大屋,有中西结合的风格,青砖碧瓦,内分两层,墙体采用两层青砖加沙的防弹防盗系统建筑,四角外墙上沿开有十字枪眼。房屋纵横70多米,建筑面积超过5000多平方米,是茂名地区少见的旧民居。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杏花村是一个不可多得世外桃园,有一种“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的意境。难怪莫秀英夫妇在杏花村居住长达7年之久,他们的11个孩子都是在这里长大的。
  从旧居出来,我在想,当年这些房屋,为什么能保存完好呢?原来这房屋解放后被政府用作粮仓,没有分给农民,所以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实属不容易。
  上个世纪的60年代末至70年代,一批又一批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杏花村。当年的知青宿舍也保存完好,墙上绘有当年知青下乡的宣传画,还展出知青使用的一些农具。据说前些时候,不少曾在这里下乡的知青,重聚杏花村,追忆过去激情燃烧的岁月,并用当年的劳动工具,跳起来舞起来,此情此景,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驰名世界的储良龙眼母树,就在村边的不远处,用钢丝围起来,保护得很好,现仍生机勃勃。龙眼公园的龙眼树,都是从母树培育出来的,估计已是第二、第三代的产品,至今已有40多年的树龄了,树影婆娑,很有特色。现在正是龙眼花盛开的时候,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忙于采蜜。到了7月龙眼成熟时,这公园将更具特色,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行走在这样优美的乡村公园里,空气特别清新,最是延年益寿。
  全国最大的鳄鱼养殖场也在杏花村。我们入场时,已是中午时分了,很多鳄鱼都爬上岸上,有两三百斤重一条吧,挺大的。有的还张开口,停留很长时间。有人以为这些鳄鱼是道具摆设的,我想不会吧。当我们细看时,发现它们的眼睛都在动。不时还有一些从水中爬上来,一下子就躺在地上,真是很难分清是活的还是死的呢!
  游罢杏花村,使我增长了见识,收获不少。既增加了农业知识、历史知识和其它乡土方面的知识,看到了在城市里看不到的东西,更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前景。有人说,杏花村是一个“容得下肉身,放得下灵魂”的美丽乡村,我也有同感。这真是一个休闲、旅游、健身的好去处,是我市乡村旅游的一个好景点。祝杏花村的建设更加美好,成为我市乡村建设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者:朱宴修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