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文艺作品

茂名作家协会开展上山下海走基层采风活动

2021-03-25 20:56:55 来源:茂名日报


  春分时节,千花百卉争明媚的日子,茂名市作家协会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茂名作家上山下海走基层,寻找‘蓝鲸’之游”的采风活动。采风团一行先后参观了冼夫人故里、严家祠、东华能源·博贺湾大桥·水东湾跨海大桥、莲头岭、南海旅游岛《冼夫人传奇》拍摄基地等地方,行走沿海港湾,感受茂名大港时代的发展魅力。
走进电城,深挖冼夫人文化精髓
  采风第一站是电城镇。冼夫人是电城最响亮的名片。作家们首先去拜谒冼夫人。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代,毕生致力于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她的生平载入《隋书》《北史》和《资治通鉴》,她的“唯用一好心”精神已成为茂名城市名片。
  冼夫人的墓道两旁,种着几十棵高大的木棉树,木棉树又叫英雄树,用它来纪念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最恰当不过。
  茂名作家协会主席张慧谋告诉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冼夫人墓地还有围墙,现在的围墙就是在原址上修建的。作家们参观了娘娘庙的五代墙、隋代香炉、清代碑刻,这是电城宝贵的文化积淀,值得进一步加以保护、挖掘和宣传发扬。
  位于南海旅游岛的《冼夫人传奇》的拍摄基地,作家们此前大都没来过,对这个“茂名横店”充满向往。作家们参观了影视城内的仿古建筑,仿佛置身于冼夫人生活的南北朝时代。影视城内每一处场景,每一个装饰,都蕴含当时岭南的风格,尽可能地贴近当时的文化,为观众“重绘”冼夫人生活的时代场景,每一处都独具匠心,让作家们对冼夫人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
学党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电城这个昔日的海防重地,自古历史文化厚重,更是英才辈出,不但孕育了历经梁、陈、隋三个朝代的巾帼英雄冼夫人,还有创办了中共南路第一个党支部的革命烈士邵贞昌。
  在电城严家祠,作家们瞻仰了邵贞昌等革命烈士的塑像,聆听了大革命时期的电白革命故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家们纷纷表示,要写好革命故事,把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东华能源,一张蓝图绘未来
  去到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现场时,太阳正当空。远远望去,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呈现出大企业建设的大气与活力。
  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尧把作家们带到一张蓝图前,给作家们详细介绍了引进东华能源的经过,用风趣的语言道出创业的甘与苦。陈主任说,东华能源来考察的时候,他把考察人员带到这里,人家问:港口呢?他遥遥一指:在房子的后面。人家又问:路呢?他再遥遥一指:那边。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把一个大企业引进到我们这里扎根,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他们在征地与建设中,又创造了速度的奇迹,滨海新区人的拼搏精神、奋斗精神,令作家们非常敬佩。作家们听到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是茂名“十三五”期间最大的项目,是茂名产业转型的重要标志,建成投产后能为三万人提供就业时,多次响起赞叹的掌声。
水东湾大桥,让天堑化通途
  作家们来到水东湾跨海大桥,远远看去,一条玉龙凭空横卧在碧波之上,向着大海逶迤伸展。两座雪白的“海湾之贝”斜拉着一道道钢线,仿佛在大海之上弹奏出大港时代的强音。
  据了解,水东湾跨海大桥桥长3333米,大桥连接东、西两岸全长6666米,水东湾大桥的建成,拉近了南海与旦场两个片区的距离,由原来的1小时车程缩短为几分钟车程。
  水海湾大桥的建设是茂名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在这片潮起潮落的南海之滨,博贺湾大桥、水东湾跨海大桥相继建成,寄托着茂名大港时代的交通梦想。大桥的建成加速了滨海新区与沿海经济带的互联互通,对促进茂名向海而兴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两天的采风行程中,作家们以文学的视角,领略了我市沿海的秀美风光,感受了茂名向海而兴的建设成效。集中采风之后,作家们还将分组进行定点深入采访,进一步挖掘我市沿海经济带的建设成效和感人故事,为茂名建设鼓与呼,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作者:​陈珍珍、朱琳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