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文艺作品

信宜一家人从事甜蜜行业,糖果制作手艺历时百年

2021-03-18 21:19:29 来源:茂名日报

  在信宜市怀乡镇余庆街,有一家人从事着甜蜜的事业——手工制作糖果。自曾祖父那辈算起,他们家的糖果制作手艺已经历时百年左右,如今传到了第四代——关君文、关君武兄弟俩手上。

  早在20世纪上半叶,关君文的曾祖父掌握了手工制作糖果的手艺,制作的糖果只有这几样:花生糖、芝麻糖、包心鸡颈糖、风姜糖、薄荷糖以及柚子糖。他把手艺教给了儿子们,又传给孙辈。家族里的一众儿孙习得了这门手艺,关君文的父亲是其中一员。
  据古书的记载,我国糖果制造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以前,当时一种叫“饴”的甜食很可能就是糖果或糖果的前身,其主要原料可能就是谷薯类淀粉糖化后的甜味料。无论国内外,最初都是手工制作糖果,利用非常简单的工具进行生产。现代糖果生产大多已经机械化甚至自动化。手工制作糖果的民间手艺人如今已经越来越少。
  到了20世纪90年代,卖手工糖果收入微薄,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快,关家的几位糖果制作手艺人改行干装修活儿,唯独关君文的父亲坚守老本行。
  85后关君文和弟弟关君武长大后,起初无意继承祖业,兄弟俩都在外面闯荡,分别干着开车和跑业务的工作。
  “你们都回来,我教会你们之后,你们若想出去打工再出去。”父亲一心希望祖传的手工制作糖果手艺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兄弟俩都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回到了怀乡镇上的糖果店。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兄弟俩顺利掌握了手工制作糖果的手艺。
  从曾祖父到关君文这一代,手工制作的都是那几样糖果。一间店,紧挨门口的桌子上摆着5个玻璃瓶,只卖5样糖果,到了柚子成熟季节再加上柚子糖,看上去有点不可思议。关君文的妈妈向记者讲述,“我家曾祖父教会我家公后,我家公10多岁就开始制作糖果。家公50岁才生了我丈夫,算起来我家公现在已经过百岁了,几代人一直都是做这几样糖果。”
  他们的糖果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不时有顾客开摩托车或小车来买糖果,有网友称“从小吃他们家的糖果长大”“传统的味道”。记者尝了几块糖果,发现其与市面上的同类糖果最大区别在于其更酥脆,不会有硬邦邦的口感。
  说是店,其实也是作坊,他们现做现卖糖果,制作过程公开。记者观看了他们制作花生糖的过程,只见他们煮一大锅糖胶,将糖胶与花生搅拌均匀,再擀压、切割成小块糖果。兄弟俩话不多,配合默契。他们的母亲欣慰地对记者说,如今两个儿子都有了小孩,小孩长大后也将继承手艺,把这门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