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明天,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对于植树节的中国文化,还有茂名绿化的历史及发展,你了解多少呢?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一起来看看茂名这些年来的绿化发展吧!
路开到哪里 树种到哪里
根据《茂名市志》1997年版记载:茂名市的绿化和城市建设同步进行。1959年城区街道建设刚起步,街道绿化就同时进行。在最早建成的工业大道和金阳大道(今油城三路和红旗南路)两旁种上樟树、木麻黄、石栗、白千层等路树4000株。茂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冯教授告诉记者,目前石栗树在茂名很难找到了,在市区为民路十一小大门口旁边还能见到一株。
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绿化最早的油城三路和红旗南路,第一批种下的绿化树大都不存在了,现在的油城三路两旁保存下来的香樟树,都树干粗大,有的树木一人都抱不过来。时值春天,樟树发出了嫩芽,嫩黄、嫩黄的,甚是可爱。有的新枝还在树身的洞里长出来,似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变迁,也寓意着今天城市的新变化、新发展。
冯教授说,油城四路的大叶榕、白千层,红旗南路的菠萝蜜,建设路的大叶榄仁,油城二路、三路的樟树,都是我市比较早期植下的树。其中,樟树具有抗污染,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化学气体,散发芳香气味,驱散蚊虫等功能,是茂名市建城之初种植的主要树种,目前市区保留最大的樟树在江滨公园,径粗达到一米以上,现在油城九路、油城十路两侧均有种植。可以说,樟树见证了茂名市的发展历程。
据《茂名市志》记载,当年茂名建市后,于1960年成立茂名市园林科,实行群众业余绿化和园林工人专业绿化相结合,路开到哪里,树种到哪里,房子建到哪里,绿化到哪里。当年,新建的6条街道两旁全都种上树,共10万余株,并把小东江西岸建成绿化带。1961年,绿化向果树化发展,1962年在红旗南路和油城三路分别种植菠萝蜜和椰树,称菠萝街和椰树街;在健康路、沿江西路种植了龙眼树,每年到龙眼树挂果的时节,还常常是果实累累的。
冯教授说,以前油城二路是樟树与蒲葵间种。如今,蒲葵树因为绿化改造而被清理了,但由于它沉淀着茂名建市的历史,部分被移植到了露天矿生态公园好心湖的东湖南侧,保存着以作纪念。被称为椰子街的油城三路椰子树因为受害虫的危害而清理了,但红旗南路菠萝街的菠萝蜜树依然繁茂。记者在红旗南路看到,这些古老的菠萝蜜树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使命,生存在不断更新换代的绿化树中,满身的小菠萝尤为醒目。路边杂货店的老板娘告诉记者,她在这里十几年了,每天一开店就能闻到淡淡的菠萝蜜香,如果是菠萝蜜花开时,香味更是浓郁,到了菠萝蜜成熟季节,甜甜的菠萝蜜肉让人垂涎三尺,满街都是香气。记者一路走过,感受着这条古老的街道,这里的菠萝蜜香,是幸福甜蜜的生活,也是厚重的历史文化。
开窗见景 出门见绿
据记载,早在1985年,我市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五年消灭宜林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大地”的号召,茂名市制订了“三年消灭荒山,五年绿化茂名”的规划,提出“发动全市人民植树造林,改善机关、厂矿、住宅环境,努力建设一个花园式的城市”的设想,并一直为之而努力。
如今,这个设想成为了现实。从当年的“路开到哪里,树种到哪里”,到如今的“开窗见景,出门见绿”,今日的茂名,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山水林路碧波起伏,宛如藏在森林之中。
近年来,我市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目标,实行“政府主导,群众参与,部门配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创建机制,形成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强大合力,不断加快造林绿化的步伐,打造增绿增效新亮点工程,努力形成绿环绕城、绿带交织、绿园点缀、满目葱绿的绿色生态格局,让市民出门走在绿荫中,散步常在花丛里,进一步增强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城区到乡村,从陆地到湖泊,从国道到乡道,每一个角落都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场。“创森”期间,是茂名市绿化投入最多、绿地提质最快的时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主干道路有景观、重点区域有亮点、公园绿地有精品”的格局。
时过境迁,茂名这座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当年的“油城”到今天的“绿城”,“茂名绿”诚然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必将为茂名的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强大的新动能。
相关链接:植树节的起源
中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中国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韦孝宽下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种一棵槐树,用以取代土台。这样一来不仅不失其标记和计程作用,还能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并且不需要修补。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197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
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创始人、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家乡。在孙中山先生的故居中,今天还生长着一棵百年以上树龄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时年仅17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并亲手栽种在这里的。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绿化祖国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