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茂名人的餐桌上,花生油是极其重要的食用油,对很多美食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白切鸡、河粉,蘸上花生油后才有“灵魂”。
在没有通电的农耕时代,人们为了榨取植物油,发明了土法榨油,茂名地区老百姓就采用木油榨来榨取花生油。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木油榨作为老式的人力榨油机逐渐被电力榨油设备所取代,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入驻了博物馆。
近日,记者到茂名市博物馆观展,看到馆里展出了一条老式的木油榨。这是用一截坚硬完整的原木制作而成的榨油设备,长4.8米,头部直径1.25米,尾部直径0.7米,而榨槽内空成圆柱形状,槽底有几个小孔贯通,用于榨油时流油。该木油榨于1999年在茂南区新坡镇征集到。
据介绍,外表粗犷、设备简单的土法榨油浓缩了祖先古老的农耕文化和民间手工技艺。在三四十年前,这种土法榨油在乡间较为常见。榨,本义是压出物体里汁液的装置器具。木油榨在土法榨油中承担着挤压出花生仁里的油脂的任务。
展出的木油榨勾起了不少“老茂名”的记忆。在六零后市民张女士的童年回忆里,公社有一间榨油行,每次能榨两三百斤花生油,村里人将那里榨出的油称为“大行油”。“几户人的花生合起来榨一行油,榨好了按比例分油和油渣饼。那种油渣饼很大很结实,可以吃,也可以拿去喂猪或者做肥料,施了沤油渣饼肥料的地瓜和青菜特别脆。”张女士说,每到花生收获的季节,榨油行就十分繁忙,村民们用木板车拉来一筐筐带壳的花生,在油行里进行去壳、炒花生米、去花生衣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全部工序均依靠人力,榨油行里的师傅忙得团团转。最后一道工序是利用木油榨挤压加工过的花生米,花生油从花生米里流出,从木油榨底孔流进桶里。当黄澄澄的花生油榨好了,花生油渣饼也做好了,大人小孩都会掰些油渣饼来解解馋。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仍有木油榨活跃在乡村榨油行业,后来用电或用燃油的榨油机走进乡村,木油榨逐渐退出了市场。如今,更有体积小巧的榨油机作为家用电器走进了市民家中。
目前,木油榨这种榨油工具在市场上已经极为罕见。有文化界人士呼吁,木油榨作为见证了一段人类文明历史的民俗实物,它凝聚了祖先的智慧,应当引起重视并进一步挖掘其蕴含的文化艺术价值。
老式榨油机走进博物馆
作者: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