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走起!”连日来,许多市民都在网上晒出了快乐烧烤的照片和视频。据了解,家庭烧烤活动向来受欢迎,在今年春节期间,特别多市民选择回老家组织家庭烧烤活动,活动现场充满欢声笑语和人间烟火气,为春节假期增添了舌尖上的乐趣和浓浓的亲情。
土窑烧鸡
大年初三,赵先生夫妇带着孩子回到高州老家与亲友欢聚。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农村广阔天地,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土窑烧鸡(俗称泥煨鸡)更是让大人小孩都兴奋不已。
赵先生与姐夫、叔叔等人在老屋旁的空地上忙活起来,挖土、垒窑。垒窑是技术活,几个青壮年用一个小时垒好了土窑。然后塞木柴进土窑,生火,把土窑烧得通红,再把鸡、玉米、番薯、甜薯放进土窑里,用锄头,铁铲拍垮土窑,硬靠烧红的泥土把食材煨熟。
赵先生的妻子向记者介绍,宰鸡洗净后,要用酱油和葱蒜简单腌制一下,然后用荷叶、锡纸、黄泥层层包裹着鸡只,再放进土窑煨熟。 当煨好的鸡被取出来,一层层剥开包裹物,鸡肉散发出浓郁的诱人香气,叫人垂涎欲滴。一起煨的玉米、番薯、甜薯也香气四溢。
关于土窑鸡的起源,有传说是由明末清初江浙的一位叫花子发明的,他采一片荷叶把整只鸡包好,再用黄泥巴裹住,找了砖瓦窑放在窑火里烧,取出时香气逼人,肉质更是香滑可口。据传当年乾隆下江南时也品尝此鸡,曾赞不绝口,土窑鸡也因此家喻户晓。当然,土窑烧鸡跟叫花鸡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现在有餐馆专门做这个“土窑烧鸡”,做法已是非常考究。无论从选材,窑炉的设计,腌料的配置,还是烧制的方法,都经过了上百年的改良和发展,已形成一种传统饮食文化了。
但在粤西乡村仍然流传着传统的“土窑烧鸡”的做法,每到节假日,亲朋好友就会聚在一起做这个费时费力但非常有野趣的美食。
这种乡村年味对小孩子来说也很有趣。大人在忙碌的同时,小孩子在旁边的地上挖坑、搭房子玩耍。赵先生说,“回归自然,找回了童年的乐趣。”
围炉烤串
小林从深圳回茂南过春节,几天里,拜访长辈、走亲戚,还参加了家庭烧烤。“每年春节我们大家庭都会组织烧烤活动,今年也不例外。”小林告诉记者,在农村老家烧烤,大家围在一起用木炭烤地道的食物,不光美食味道正,氛围还特别轻松愉快。烧烤前,小林和兄弟姐妹、叔叔婶婶们就分头采购物料,有的买木炭、网架、竹签,有的买牛肉、鸡翅、热狗,有的买酱料、饮料……当大家提着大袋小袋的食材和工具回到老家相聚,烧烤活动俨然家庭盛会。
洗菜、穿烤串、生火、烤鸡翅,家人们分头行动,一边干活一边聊聊近况。小孩在一旁烧烟花爆竹打发时间,不时跑过来看看烤好了没有。烧烤进行到中途,有人突然想起烤玉米、烤地瓜、烤韭菜也不错,于是又跑到几十米外的菜地里,就地取材进行烧烤。
夹杂着烟火味、焦香味的烤鸡翅、烤馒头、烤虾陆续出炉,最开心的莫过于小孩了,拿着一串串烤串吃得满嘴油,炭灰把脸蛋弄得脏兮兮也丝毫没察觉。
家庭烧烤乐趣多,花样也多,可以就地用砖头叠灶烧烤,可以垒土窑,也可以用瓦缸烧烤,食材可以简单如小肉串、海鲜、棉花糖、馒头等日常食物,也可以奢豪如龙虾、鲍参翅肚、整只牛羊猪。
酷爱组织家庭烧烤活动的网友娇姐向记者讲述,家庭烧烤花费不大,一次可以烤几小时,家人之间边吃边玩边交流,氛围随意又温馨,是很好的休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