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悄然降临,铺下潋滟鉴江的万顷波光,唤醒山林蛰伏的鸟啼虫鸣,坐落于信宜市的“锦江画廊”的春天正明媚生动着。
诗意锦江,生态之廊。春江两边,翠竹夹岸,树木婆娑;近山倒映,远山逶迤,山村掩映其间,“锦江画廊”碧道长达43公里,路中间画有红黄绿三色线,有如一条彩练,飘落在信宜的田园山水之间。信步徜徉其中,身旁河溪清澈见底流水淙淙,前方水田刚刚插了秧苗一片葱翠,远处农家院舍错落在山林之间若隐若现,一步一景,步移景新,人游画中,诗意满怀。碧道依山傍水,蜿蜒盘桓,走过每一个碧道的转角,总会见到新的风景,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或是一面开阔的大湖,有两三人在湖边垂钓,悠闲自得;或是大片的香蕉林,因蕉叶茂密只听见几个农妇在林间大声说话,寻不见人影;或是一片开着黄色小花的花生地,农人在浇水施肥,几个小儿在田地边嬉戏打闹,乡村独有的美好宁静铺现在眼前……我最喜碧道的傍晚,暖红色的霞光温柔地洒落在远处的田野上、溪河上、路边翠竹的嫩叶上、同行友人的衣肩上、我的手心里,心情也随之变得柔软。幸运的话还能偶遇归巢的鸟群,他们在空中变出“人”字、“之”字等多种阵形,最后逐渐消失在红色霞光的尽头。傍晚的碧道上行人很少,可以清晰地听见溪水流过河床的哗哗声、风吹叶动的沙沙声、蟋蟀鸣叫的唧唧声,这是大自然在轻轻地哼着歌啊。早春的空气里还带着新叶抽芽的清香,忍不住深深呼吸,清新透凉,感觉到春天的气息直通心脾。
烟火人间,乡愁之廊。“锦江画廊”碧道,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利用原有村道、机耕路、南粤古驿道等资源,巧妙地将八坊、十里、岭上、赤坎、山背、旺同、英地坡、高城、北逻、大坡十个美丽乡村串联起来,将烟火气十足的农家风光融入碧道之中,给碧道增添了人间烟火的情感温度。走在碧道上,边上错落有致地坐落着农家院居,一些民居离碧道较近,倒有幸可以一瞥农家小院的风光。这里农家人的小院里一般都会栽上几株果树,三四月这段时间正是龙眼花开的日子,可以看到龙眼花沉甸甸地压低了枝丫,微风吹来,细细碎碎的鹅黄色花粒落了一地。小院的空地上经常可以看到农家人铺着塑料纸在晾晒着些辣椒、萝卜、野菜等农货,鸡鸭在围起来的篱笆里慢慢踱着步,傍晚时分,炊烟袅袅,耳畔还会听到农妇高声呼唤家里老小吃饭的声音。此情此景,不禁想起儿时外婆家的小院子,想起外婆亲手做的鸡蛋饼,心中便升起无限温情。
全域旅游,振兴之廊。不久前,信宜市成功举办了“壮丽70年。碧道生态行”徒步活动,我也跟着徒步的队伍走了个全程,全程下来,感受颇深。从镇隆到东镇,信宜市精雕镇隆古城、丁堡森林公园、旺同十里竹道、高城水库等“碧道名景”,深挖陶艺文化、竹文化、古城文化、水库文化、古驿道文化,沿线建设了9个主题文化驿站,不断丰富锦江画廊文化内涵。同时信宜市按照“景点景区、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将分散的景点通过碧道串点成珠,形成古城风韵、山地森林、竹海溪湖、活力乡村等全域旅游风景体验线,推动旅游从景点游向全域游转变、从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变、从单一产业向综合产业升级,持续打造信宜旅游发展升级版。这条以品牌风景道、民众休闲绿道、寻梦古驿道和马拉松赛道四合一的绿色之路结合中小河流治理、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四好”农村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工作融合推进,将沿线的十个乡村重点建设成美丽宜居村示范点,连片打造了乡村旅游区,带动了当地土鸡蛋、萝卜干、苹果枣、香水柠檬等农特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辐射带动着周边群众奔康致富,打响了信宜文旅振兴的品牌。
春天已至,大地生暖,微风和煦,“锦江画廊”碧道上花开正盛、莺歌燕舞,一幅幸福和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锦江画廊之春
作者:陈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