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后,随女儿在广州居住,但每年都要回茂名家里居住一段时间。最近几年,每次回来,都要到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欣赏好心湖的风光。
好心湖如镶在茂名闹市旁边一颗巨大的闪闪发亮的蓝宝石。它是一片在蓝天白云笼盖下的碧绿色的湖泊。湖宽约1公里,长约6.8公里,水深达90米。北面倚着平缓的金塘岭,南面隔着南排土场林带与茂名石化厂区及河西片市区相连。湖水因水深浅不同,在碧绿中间着淡黄或紫橙色,闪闪发光。绿道环湖,绿树繁茂,蔓草与花卉争妍,蜂蝶与飞鸟共乐。鱼儿欢跃,夏蝉鸣唱,呈现出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们在幽静的绿道中漫步,赏心悦目,一天的繁忙劳困遁去无踪。当你登上德式小屋的亭台举目眺望,眼底清波粼粼,水天一色。习习的清风沁入心扉,令人陶醉。
看着这湖碧水,我的胸中却荡起缕缕的心波。我的思绪顿时回到了50年前那艰苦而光荣的岁月。
1959年,我随着全国建设南方石油城大军来到茂名市。市教育局组织我们到露天矿和炼油厂参观学习,目睹工人和民工如千军万马奋战在金塘岭上。他们开山破土,爆石搬泥,架电铺路,这如火如荼的劳动场景至今令我难忘。我还第一次看到工人用电铲挖土采矿的情景,看着那些层层叠叠乌黑色的油母页岩,被工人的铲斗咬下来卸在火车上。然后,火车鸣着一声动听的汽笛,飞快地沿着临时铺就的铁轨,运到干馏炉加工,炼出褐色的页岩油。我的心激动不已,因为我们终于在祖国南方茂名这块土地上,炼出自己的页岩油。
白驹过隙,岁月留痕,功业千秋。茂名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旗帜指引下,刨开运走2亿吨泥土,开采油页岩1亿多吨,炼出292万吨页岩油,为缓解国家石油困难作出了特殊贡献。然而,由于当时的科技落后,保护环境的投入不足,使南方油城的空气和水土受到重度污染。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茂名大地,茂名的发展乘上顺风快马。为了保护环境,茂名石化关停露天矿和干馏炉的生产,全市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于九十年代摘掉了污染大户的帽子。进入新世纪之后,茂名市确立了绿色发展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可是废弃的露天矿区仍旧躺在那里,成了城市的一道伤疤,而且废土、废水继续污染周围10多平方公里的村庄和农田。修复露天矿的自然生态,就成了茂名人的热切愿望,成了决策者的民心工程。于是,建设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的蓝图于2013年诞生了,并于当年全面展开建设。这是一项功德千秋的伟业。
生态园的核心工程,是把废弃的矿坑湖建成生态湖。茂名市投入10多亿巨资,把鉴江水引入湖内,淡化原来酸性极强的矿坑水。建筑堤坝把原湖分为东西两部分,再把湖改造为达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容量达1.6亿立方米的水库。通过引水渠与高州水库、鉴江、小东江相连,使之成为活水。建设绿道23公里,植树造林6300亩。在北面的山坡上建设了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的露天矿博物馆,是广东省首家矿产遗址博物馆。
茂名市修复生态浓墨重彩之举,获得了广东省和国家的赞誉。2017年11月,国土资源部组织召开了第四批国家矿山公园专家评审会,授予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园为国家矿山公园。2019年12月,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名录发布,茂名石化露天矿遗址光荣在列。
好心湖是茂名人的幸福湖。那清澈的绿色湖水,染蓝了茂名的天空,缀绿了大地;那湖边林阴间散发出清鲜的自然芬芳,沁进茂名人的心窝里。湖水与展馆,记录了茂名市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文化,刻写了开发矿山冶炼石油的英雄们的名字和事迹,传承了冼太夫人的“唯用一好心”的精神,让好心精神像春风一样吹遍茂名大地。看着好心湖这派美丽的自然风光,我心潮澎湃,诗心荡漾,一首小诗悠然从胸中流淌而出:
废弃矿坑泛漪涟,湖光山色换新天。
飞鸿喜驻原生态,游客纷来赏自然。
排土场林连十里,页岩展馆照千年。
一颗好心承冼太,石油城里鸟鸣喧。
重游好心湖
作者:李祥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