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一个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滨海城市,是位于茂名东南部的一方红色热土,也在粤西地区有着深厚的红色革命历史底蕴。在电白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了李灏、邵贞昌、杨增、严子刚、李嘉等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先进代表,留下了高圳车革命活动据点旧址、南海霞里交通联络站旧址、水东特区交通联络站群遗址、麻岗白马乡级农会旧址、中共电白县第一支部暨电白县农民协会旧址、电白支援解放海南渡海作战训练旧址群等一批红色革命根据地,记叙着革命先辈们不怕艰难险阻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的年轻后辈们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星火燎原,电白党组织的发展历程
中共电白党史始于1924年。以中山大学学生邵贞昌为代表的一批电白籍共产党员于广州受命回到家乡,不断地宣传、发动、组织,使农民革命的熊熊烈火点燃了电白大地。在农运中,经受锻炼和考验的骨干邵以梅、邵锡瑞、黄景荣、陈德滨、崔万佳、邵锡琉等人,相继被吸收为中共党员,使电白县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当年5月下旬,邵贞昌决定将在白马乡入党的13名党员成立电白首个乡级党组织——白马乡党组织。
1926年2月,电白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电城召开,成立电白县农民协会。此后全县9个区和40多个乡相继成立了农会,会员有二万三千多人。各区农会会址是:一区电城、二区马踏、三区树仔、四区沙琅、五区霞洞、六区羊角、七区观珠、八区水东、九区林头。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22日,电白发生了"四二二"反革命事件,全县有112人被捕,数十名党员骨干先后被杀害。1928年3月,24岁的邵贞昌书记也在广州北街被国民党杀害。至此,中共电白县党组织活动一度中断了10年多时间,直至1939年3月才在抗日救亡的烽火中恢复重建。
1940年9月,中共电白县中心支部改为中共电白县特别支部,由陈其辉任书记;1941年3-9月,由庞达(庞仲钦、庞继业)任书记;1941年9月至1942年3月,由严子刚任特支负责人;之后,由庞自(庞仲道)接任书记至1945年2月,领导全县革命武装开展抗日斗争。至1945年7月,全县共产党员发展到40多名。游击队员发展到800多人。1945年1月后,电白党组织先后发动了华楼、大衙、那霍石坦堡等3次抗日武装起义。在这些起义中,尽管最后许多革命先烈被敌人大肆镇压、惨遭屠戮,但其打响的当地革命武装抗日“枪声”,对我党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
抗日战争中期,电白许多党的秘密活动地带已发展成为游击根据地。1940年秋,共产党员杨增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在南海霞里村自己的家中建起地下活动据点。1941年9月,中共电白县组织负责人严子刚选定正龙高圳车村李灏家为秘密革命活动据点,住宿在李家,领导全县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至1945年1月,电白县党组织先后在霞洞、林头、沙琅、羊角、马踏、坡心、沙院、观珠、那霍等分别建立地下联络据点。众多的地下革命活动据点,为党的隐蔽斗争创造了条件,无数革命英烈的壮烈牺牲也为电白甚至为南路革命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传承红色文化,打造红色革命参观景点
如今,电白区现有红色革命遗址85个,其中被列入省革命遗址69个,县区级革命遗址16个。另外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5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7个,革命领导人故居、旧居4个,烈士墓3个,纪念设施10个,新增红色革命遗址16个。当前,该区拥有高圳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电白革命历史纪念馆、杨增家革命活动据点等多个主要红色革命参观景点。
高圳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旧址位于坡心镇高圳车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50平方米,陈列主题是革命据点党史教育。陈列面积44.8平方米、展线长22.7米,展品98件。有管理人员编制5名,配备专职解说员2人。该据点于1941年9月建立,1992年拆旧建新,原是泥砖瓦房,翻新时用火砖砌墙改建而成,基本上保留当时风貌。同年8月,电白区将该据点建成电白高圳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至2017年11月该旧址重新修葺完毕并将相关革命活动资料上墙后对外开放。该据点主要陈列展览当年的革命活动文物及革命史迹材料。首期修葺革命据点旧址工程,共投入资金129万元,第二期革命传统教育展览馆于2020年6月落成,占地2870平方米,楼高二层,建筑面积823平方米,展览面积606平方米。主要陈列展览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高圳车革命活动据点的革命史迹材料和革命文物。由据点概况、据点前夜、抗日烽火、解放风雷、英雄荟萃等五部分组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该据点是电白主要的交通联络站,为抗战胜利和电白的解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成为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场所,也是教育后代铭记历史,过党日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党史场所。
电白革命历史纪念馆。根据电白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由相关部门全力做好电白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升级改造工程。该工程于2018年6月开始,2019年9月竣工交付使用。去年9月份至年底,电白革命历史纪念馆等馆接待前来参观的机关单位180多家(19个外地单位),参观的党员干部多达9100多人,接待前来参加的中心学校10间,参观学生4600多人。
杨增家革命活动据点。1940年,南海霞里村人杨增在高州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杨增遵照党组织关于把南海自家开辟为党的地下联络据点的指示,以家为点,在抗日宣传中开展秘密的革命活动,并安排家人做好联络据点的迎来送往、接待保卫和秘密传递地下活动书信、文件等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此开展联络人的接待和掩护等工作,为革命起义人士筑造一个安全可靠的活动地点。1945年1月,电白县人民抗日武装部队在华楼举旗起义受挫后,起义部队干部、战士等人,撤退至霞里村隐蔽。当时,国民党军队正在追捕起义人员,杨增一家毅然接受了党组织的任务,护送起义人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隐蔽。解放战争时期,该站点继续发挥地下革命交通站的作用。目前该红色参观资源正在积极保护与筹建当中。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红色资源保护及利用模式
近年来,电白区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红色资源保护及利用模式,合理保护及利用红色文化教育新阵地,收到良好的成效。
既注重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又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红色历史文化宣传,在社会上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其中,为加强该区党史教育场馆建设,电白区于2019年设立“茂名市电白区党史教育基地事务中心”,已完成高圳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电白革命历史纪念馆改造升级工程等,接下来将大力进行麻岗白马农民协会遗址和南海中共高州地委活动旧址(杨增故居)的修缮、建设工作。
目前已建有多个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有: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授牌的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电白革命历史纪念馆;广东南路第一个党支部暨电白县农民协会旧址——严家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黄祖文等五位烈士的旱平英烈纪念馆、东湖公园电白革命烈士纪念碑、占鳌铜像广场;高圳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共高州地委活动据点旧址等。其中,部分红色景点资源仍在不断修建完善当中。
在大力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背景下,该区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作为先锋队伍,以红色文化教育与党性教育课相结合,以红色文化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教育结合,分别到全区各中小学校举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报告会。一是组织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上一堂思想政治课。今年,各学校的党组织加大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工作力度,由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面和价值导向。二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该区联合组建讲师团,深入全区中学和部分小学开展符合实情的主题报告会。由退休老干部在43所中学和城区小学,以自身经历向同学们讲述了新中国的成长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新中国落地生根并得予发扬和继承的必要性,4万多名学生聆听了报告会,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等。三是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缅怀先烈活动。除疫情期间以外,都组织师生代表在清明节和“9·30”烈士纪念日集中开展祭扫烈士墓、敬献花篮和鲜花等缅怀革命先烈的教育活动。此外,还组织师生们到红色革命遗址参观学习,已有6万多名学生参加了该实践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区已通过思想教育基地开展思想文化教育活动共计1300余次,免费讲解2000余场次,年接待参观者近50万人次,其中约10万青少年学生在此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
总之,电白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在红色文化资源的支持下,结合评优评先等工作措施,党员干部群众争先以鲜活的例子和亲身经历去基层开展党性教育,不断将红色文化课堂教育与现场观摩学习相融合,不断将教学与现场观摩、实地体验等相融合,有效保护及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同时,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该区开展了一揽子主题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使红色资源这一宝贵财富深化为党性教育的鲜活阵地,使电白区成为有效合理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一方热土,更使该区党员干部群众、师生们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强化理想信念,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社会价值观,大力弘扬营造砥砺奋进、昂扬向上的浓厚氛围,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响应全市构建向海而兴的战略新格局增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