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文艺作品

乡村教师

2018-10-16 18:44:08 来源:茂名日报


  年关将近的一个上午,我跟着李先生去他学校杀年猪。
  这仅有的一头猪怎么养的呢?
  这所乡村小学学生不过百余人,但大部分学生家里离学校较远,早午餐都得在校内解决。如此一来,学生的剩饭剩菜便囤积了一些。村里一位养猪户天天来学校收拾剩食,主动让老师们外购了一头小猪,寄养在他的猪群中,也算是让那些剩食有了个好去处。到了岁末,刚好可以杀了还福——因为学校紧挨着村里祭祀的土地庙,年初祈福,岁末还福,就成了这所乡村小学多年来的习俗。无关封建迷信,意在先贤面前,秉承一颗虔诚的育人之心,为乡村教育造福祉。
  祭祀之后,教师村民齐上阵,简单操持几样家常小菜,摆上两桌表示两层意思:即一贺从教四十三载的陈教头光荣退休。四十三个春秋寒暑,四十三年朝晖夕阴,陈老师大概是我们化北山区教龄最长的一位教师。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陈老师十七岁便站上了三尺讲台。当时独自一人在这间偏僻山区小学住校的他,大概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一站就是四十三载。
  学校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校舍是泥砖瓦房,桌椅破破烂烂,窗户没有完整的玻璃屏障,冬天上课冷风刺骨,夏天大雨飘洒。学校条件如此恶劣,陈老师没有离开,而是选择了坚守在大山深处,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与梦想。他曾多次辅助校长召开全村家长会,恳请村干部、外出乡贤和村民出谋划策,出钱出力,修缮学校。而今这个分教点有了崭新的教学楼、教师宿舍以及食堂……
  坚守山村四十三载,他用爱和奉献为山里娃点亮了希望的明灯。这透亮的灯光照亮了无数山村孩子前行的那条崎岖山路,指引着孩子们心怀温暖与光明,一步一步走出大山,走向未来。
  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老前辈就这样默默地来到他的荣休之日,我们虽不能为他大摆宴席,痛饮三百杯,却能一同围坐在这老旧的实木书桌拼凑而成的四方台上为他共举清酒一盏,祝愿他从此天南海北任尔游,含孙弄怡乐悠悠。
  二贺在此支教几年的小李老师,屡败屡战,终于突破重围,通过教师竞岗考试,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记得小李老师刚来学校那会儿,晚上不敢在学校睡,是住在学校旁边的阿姨让自己的孙女来陪她。在那陌生的岁月里,这大女孩、小女孩就这么互相陪伴,度过了这个宁静小山村里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
  后来,小李老师新家入宅,除了阖校统请,还特地交代要带上这个伴她入睡的小姑娘和她奶奶,可见这感情之深厚。
  为了考上正式编制教师,小李老师白天认真上课,晚上埋头苦读。哪里有考试,哪里去——电白、吴川、廉江……都有她战斗过的考场。
  我第一次见她,她正准备搭车去外地考试。于是,我们顺路捎了她一小段。她上了长途汽车后,我和李先生正为她的坚持不懈而感慨万千,竟然接到她用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了——原来她手机落我们车上了!这年头,没有钱包无所谓,没有手机,可出不了门。更重要的是她的考试信息都在手机里。小姑娘在电话那头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我们没有二话,开车奋起直追。所幸,汽车沿途停车载客,并没有离开太远,没多久就让我们追上了。
  初次见面,我便喜欢上这个小姑娘,个子不高,小巧玲珑,待人温和有礼,朴实可爱。每逢月末领工资,她总是第一时间往父母卡里转账。自己只留几百做伙食费,懂事得让人心疼。每次听说她没考上,同事们都是一阵阵的惋惜。
  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个寒假,小李老师终于得偿所愿,真是可喜可贺!
  前辈荣休,后辈迎上,这新老交替的巧合,颇有些传承的意味。众人推杯换盏,杯盏之间,让人感觉这个小学校很温馨,很幸福。

  


作者:​   朱海平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