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文艺作品

走进沙琅“三月三”

2017-06-09 22:55:32 来源:茂名日报



  农历“三月三”是电白区沙琅镇的传统节日,古时候叫“上巳节”,现在叫“文化节”。今年的“三月三”,是沙琅的第十四届文化节。
  改革开放前,沙琅的“三月三”十分隆重。每当节日临近,四大街口搭建牌楼,插上彩旗,装点得十分堂皇亮丽,过去叫“封街”。“封街”有许多规矩和讲究。比喻牌楼的楹联,一定是向民间征集的优品,并要禀报大庙神明,绝不能有弄虚作假的沽名钓誉行为。
  走进里街各铺口,各机关门前都装点着节日的盛装。记得儿时去逛沙琅“三月三”,最令我难忘的就是“打灯铺”和“民运站”的“走马灯”。那灯笼八角竖装,做工精细,非常亮丽。夜幕降临,点亮里灯,里面的公子佳人随之转动起来,越走越快,栩栩如生,在我年少的心中燃起许多好奇和追寻。记得有一年的灯笼里士兵举着旗,骑着马奔跑着轮回转动,引人入胜。里面有一副很形象的对联“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歇;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也轮回转动,让观者追思回味。直到上中学,我才明白这对子的其中含义和诙谐幽默的故事。
  今年的“三月三”更是隆重,一切仍以旧城区文化中心为龙头。今天的沙琅城区早已今非昔比,比原来扩大了几十倍。街道宽敞,一眼望不到头。人民路,建设路,琅江路,府前路大小街道纵横交错,街道两旁楼房林立,商店栉比鳞次,经营灵活,货如轮转。为了迎接“三月三”,商家们使出浑身解数,除了商品繁多之外还有各种不同的竞卖,吸引无数消费者。
  “三月三”的文化活动节目繁多,有“飘色巡游”日夜场大戏,有书画竞赛,有各街道、机关、村委会舞蹈,有舞狮、武术表演等等,一连数天热闹非凡。
  “飘色巡游”是其中一个重头戏。“飘色巡游”时数万人围观,追着队伍前行,邻近高州、阳春、阳西及本县海边的群众也前来助兴。在巡游的花车上装扮得古香古色的金童玉女凌空而坐,神态自若。人们用惊叹的目光审视着,议论着。整个巡游队伍延绵一公里多,成为一道难得一见的风景线。
  在飘色游行的观众队伍中,知秋同志拍到一组很精彩的镜头。有一对老夫妻,看似八十出头,丈夫用三轮人力小车搭着老伴前来观赏,妻子有腿疾。丈夫一路搀扶着妻子,随巡游队伍前行,不时向妻子介绍。老伴用心倾听,那神情惊喜不止,丈夫又像保姆一路呵护。当回到原点时,丈夫又拿出衣服帮妻子穿上,老俩口的脸上充满了欢快恬静的笑意。在他们身上,见证着爱情的伟大和幸福。也看到质朴的民风,在物质膨胀的年代,人们对文化精神的追寻和向往。
  三月初六晚,是本土塘砥“金精堂”的武术和舞狮表演。我特意前往观赏,一睹“金精堂”武术和狮艺的精彩。
  当晚“金精堂”的武术表演十分精彩。师傅的拳法环环紧扣,刚柔相济。他巧用兵器,长距短接,借力发力,以套路为依钵,演绎变化,达到攻防相备和强身健体之妙用。并用醒狮传承武德,传承江湖理路、脉搏、经络、药理之妙用,传承中华文化。
  舞狮是民间驱邪赶妖之习俗,更是助兴、热闹气氛之举。他的造型、鼓调是十分讲究的。相传,古代瘟疫盛行,妖魔鬼怪猖獗,民不聊生,于是玉帝降旨,令狮子下凡降生镇妖除魔。但狮子生于石洞之中嗜睡不醒,玉帝再命其外甥“华光”下凡,“华光”令猴子和地主仙公用青叶逗醒狮子,引其出洞,再由武士驯服而服务于民间,为民除害,这就是民间舞狮的由来。
  当晚,“金精堂”的“舞狮”和“功夫”表演精彩非凡,观众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最惹人瞩目的还是“狮子跳桩”。九组桩头顺势而起,高的有两米多,三头狮子轮番上桩,惊险高难之动作,令观众应接不暇,赞叹声,欢呼声、喝彩声与有节奏的鼓调此起彼伏。看那狮子的表情,喜、怒、醉、醒滑稽可笑。动、静、寻、探、试、慢、急、停、歇、跳、跃、旋、蹲等动作,无不令人赞叹回味。
  走进沙琅“三月三”,每个景点装饰布置都堂皇,每个场点都人山人海,每个文化代表队演出无不洋溢着民族兴旺的象征,充满着文化传承和历史源流,期盼沙琅历史文化绽放更异彩的光华。

  


作者:  吴芝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