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志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茂名、高州市木刻画代表性传承人。他长期从事木刻画职业,以民间镇宅辟邪、吉祥图腾为主,尤其擅长民间故事、古代小说题材的木刻画制作。他从1978年开始跟随吴作清艺人学习木刻画,如今,他在传统的木刻画技术上有很大的突破,既保留了师传的传统技艺,又大胆拓展了独自木刻画技艺特点,传承和发展木刻“粒点刀法”和“拼板套色法”得到国内外同行和专家的一致推崇。
突破传统技法独树一帜
吴思志自小喜爱画画,后经拜师学艺,足有长进,他的技艺特点,主要表现在黑白木刻和拼板套色木刻。高州木刻画从原料加工到成品,要经过十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他的作品有木味、刀味、油味、纸味,极为老到,阳刻与阴刻相结合起来的锥刻、平刻、斜刻、点刻、圆刻等刀法出神入化。木刻板选料为质地坚韧的“枝松木”与“合板”,油墨与套色,都是用本地特有的油烟墨和松油调节而成。其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广泛,题材多来源于民间生活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以传统吉祥图案为主要素材,具有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线条简练、色彩鲜明的艺术特点。其色调强烈、鲜明独特、结构严谨、刀法准确、线条粗犷、人物细腻、举止传神,贴近生活。
吴思志用简练的刀法,可将木板刻出朴实、夸张、抽象、诙谐等高超艺术效果,画面栩栩如生,达到寓意深刻,耐人回味的艺术境界和效果。他继承了传统“钉锥刻法”,主要表现在利用铁条或铁钉,捆成一团,使用力度要均匀,为了达到透视和立体效果,亮面采用的力度和暗面的力度亦有所不同,亮面则轻,暗面则重,画刻成后,其“粒点”突现的局部,显得粗犷、厚重,而亮部“粒点细而轻”,突现的局部,显得细腻、耐看,从而达到一种最高的艺术境界。
木刻画“拼板套色法”也是他的一大绝活。在黑白木刻画全部拓印好之后,另外调好红、蓝、绿、黄、黑等颜料,按画面顺序逐块逐块在木板涂上颜色,按所需色块,逐层渗透,能在高州木刻画刀法和“拼板套色法”独树一帜,得到广大专家的一致好评。 他的代表作有《看门官》、《带子上朝》、《岭南圣母》、《天皇送子神仙卷》、《钟馗镇宅》等。
深入生活频出好作品
他经常参与艺术活动和社会,并经常到乡下采风、深入生活接地气,创作出大批好作品,这些美术作品的主题大多是宣传本地历史文化和讴歌社会主义幸福生活,发扬革命传统精神,同时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时代新风尚,大力彰显构建和谐社会新人新事新风貌,为本地建设提供精神食粮和动力。同时深入到基层中小学开展非遗传承活动,节日免费送画下乡活动,并组织画家慈善活动。
2013年以来,吴思志的高州木刻画有36件作品先后被省政府及文化部门选送到香港、台湾、美国、德国、韩国等地文化交流,并先后主持策划创作了高州市根子镇贡园艺术长廊《大唐荔乡》雕刻作品,主持创作《和揖百越》等10幅雕刻作品安置在高州市潘州公园“冼夫人文化园”,创作的《汉俚联姻》雕刻作品被高州冼太庙采用,作品《岭南圣母》2012年被广东省集邮公司采用在全国出版发行的《岭南圣母纪念邮集》作为邮票封面出版。2007年作品《军魂》获广东省一等奖,作品《收获》获省优秀奖,2008年作品《春》《家园》《曲径通幽》入选国家文化部全国农民版画展,2008年作品《收获》荣获广东省“南粤清风”优秀奖。2013年10月作品《天皇送子神仙卷》获国家文化部“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作品《岭南圣母》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2013年10月作品《田园晨曲》获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金奖。2014年12月木刻画《明妃出塞图》在中国文联主办“岭南杯”获银奖。2015年10月作品《巡景图》获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金奖。2016年12月作品《军魂》获“中国好版权”银奖,《岭南圣母》《天皇送子神仙卷》获“中国好版权”优秀奖。在“美术经典、文化广东”、“希望的田野——美术家眼中的广东农村”活动中,美术作品《收获》被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美协制作成宣传图片在全省各市县巡回展出。作品被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深圳观澜美术馆、东莞莞城美术馆、汕头博物馆等收藏。业绩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珠江台、南方电视台、香港电视台、阳江、茂名及高州电视台等专题节目播放,并被美国中文网专题播放等。业绩曾载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现代教育》《中国当代画家》等大型辞书。
现在他正在创作一幅高州木刻画作品《永乐自尊卷》,该木刻画人物三百六十多人,高0.9米、宽20米,大约要用五至七年时间才能完成。
从娃娃抓起传承高州木刻画
“高州木刻画进校园”从娃娃抓起,是他今后传承的方向,能配合学校的美术教育,使用其艺术形式渗透和运用到教学中去,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要知道,“木刻画”有“刻与印”两大特点,它同时也有可感性较之理念的刀法和线条之优越,因此,才引起学生们对它的重视。而木刻画创作表现力往往是围绕着这方面去进行构思创作的。创作的表现力,往往是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其主要包括刀法技巧,线条走向、思想情感、艺术想象和创造才能这几方面。若要提高学生们的传统艺术性感和水平,而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就必须注意到艺术形象,将视觉形象转化为感觉立体形象,将自己的创作灵感,转向新思路,增加艺术形象的理解和创造,从而提高自己的木刻画创作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感情,使“高州木刻画进校园”更具感染力。
吴思志说,今后将加强本地题材创作,增强宣传本地文化宣传观念,提高创作质量,为宣传茂名多做贡献。同时积极争取条件,开展更多校园非遗传承活动和非遗展示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文化并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为以后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