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的河流,从云开山区出来,两岸崇山、峻岭、峡谷,还有鸟语、雁影以及稻花的芳香。河水从信宜东镇一绕而过,这河叫东江。
东江,滋润了东镇这片土地,也给予朱忠盛雄浑沉实的艺术才华和开拓进取的力量。
朱忠盛,香港人,他在信宜东镇出生和长大。遥想当年,大概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吧,儿童时期的朱忠盛便爱上绘画,用木棍作笔,在地上乱画。及至读到初二,却升不了高中,因为爷爷做过地主,他不配做“革命接班人”,便无学可上,读“社会大学”。
朱忠盛极具天赋,好象是为画画而生的。虽然未经传统的绘画训练,他笔下的人物却气韵生动,而且无拘无束,跃然纸上:稚童既得童真形貌,又有活泼神采;少年意气风发,精神抖擞;老人慈眉善目,精神矍铄。从五多岁的时候,大人就看到朱忠盛喜欢画画,也有让他当场试画,画完了无不惊诧,都慨叹说这孩子画得比大人还要好,不松懈地努力下去,前途不可限量!
稍大,朱忠盛不出所料,毫无悬念地画起画来,作画广受父老乡亲喜爱,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画家。他在信宜卖画,专为老人画黑白肖像。那时代拍照要去照相馆,老人为了省钱,生前喜欢画张肖像,留着做遗像用。同一个小巷,地摊画家有三个,朱忠盛最小,但竞争力最强,别人收费十元一张,他只收三元。最后担心被人打,换了个地方,继续画。看今天信宜不少人家供奉的先人画像,很多是出自少年朱忠盛之手。
年轻的时候,朱忠盛便立志要干出点事来。当年那种意气风发的劲儿,是别人难以想象的。也是的,人到世上,不施展一下才华,不展现一下抱负,此生已经憾矣!
1984年,朱忠盛移居香港。
从那时起,他告别了家乡的青山秀水,开始了城市繁忙的生活。然而,那种画画的梦,依然没有淡忘。在香港,他选择了与画画沾亲带故的工作,凭藉绘画功底,进了牙雕厂,从事象牙雕刻。他知道,牙雕在中国源远流长,有史记载的:商纣王用的髮簪就是象牙製品。其时香港经济起飞,牙雕业兴盛,已成为国际象牙贸易中心。一个比画画梦想更加深远的梦想,便从此发轫、形成、蔚为大观……
香港,真是一处学习雕刻的好地方,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在这儿融汇,中西流派,在这儿贯通。朱忠盛二十三岁进入香港牙雕行业,那些艺术作品在他雕刻刀下,完成了一批,又来了一批,雕刻的技术,一点、一滴,让他心领神会,博古通今,发扬光大。
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际象牙贸易逐步禁止。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牙雕业举步维艰:工场倒闭,从业人员纷纷改行。
正当牙雕被淘汰之际,远在西伯利亚的猛犸象成了救星。这种俗称长毛象的庞然大物,在冰川层被大量发现,其牙齿质量比象牙更优胜。首先用猛犸牙替代象牙的是港人,而朱忠盛正是其中一名佼佼者。
坐落在尖东半岛中心的“一代极品”应运而生。
这是朱忠盛的牙雕品牌,他和同行悄悄掀起一场牙雕革命。当成千上万的猛犸作品面世时,人们惊呼:牙雕艺术赋予了猛犸新的生命,冰封万年的猛犸归来了。
三年后,朱忠盛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他走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带领3位牙雕师傅回到家乡投资兴建一间来料加工厂,从香港进口象牙,雕刻成工艺品后再出口到香港销售。
日子如白驹过隙。一晃,20多年过去了。朱忠盛为雕刻费心了心血,一个又一个晚上,坐在灯下,对着堆积的资料和象牙,殚精竭力地构思、苦苦酝酿,最后精雕细刻。现在,精力虽然有点不如从前了,但从没间断过苦心经营自己喜欢的事业。他花了大半生的心血,汪洋恣肆地完成了2000多件作品的雕刻。
朱忠盛的作品,取材多样,变化万千,独树一帜是他鲜明的风格。他在创作题材上力求新颖多变,在雕刻工艺上讲究精耕细作,更大胆尝试运用阴阳,长短,繁简等手法成功处理了题材和工艺间的关系。其作品视野宏阔,兼容并蓄,匠心所在,融汇古今;独到之处,贯通中外。
有时,看朱忠盛的作品,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一颦一笑,无不体现出艺术家对实际生活的入微观察和敏锐把握。
有时看朱忠盛的作品,莺飞草长,荷塘蛙鸣,富有韵律,一草一木,整体构图洋溢着有节奏的律动和欢快的情调,无不体现出艺术家对实际生活的入微观察和敏锐把握。·
看朱忠盛雕刻的巨型作品,波澜壮阔,大气磅礴,令人豪情万丈;看他的小件雕刻,浑然天成,气韵传神,于盈寸之微,如丝丝细雨,润物有声,令人叹为观止!
……
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艺术珍品荟展上,朱忠盛,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牙雕艺术;2011年,他的作品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名大师百件工美精品展上亮相;2012年,“和谐盛世艺术辉煌——‘一代极品’猛犸牙雕献礼展”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受到了观展嘉宾的一致认可和赞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百均先生赞叹道:“欣赏朱忠盛先生的牙雕作品,让我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惊叹,那巧夺天工的创作极具艺术魅力、美不胜收,令人获益匪浅。”
“上海世博会”撰稿肯定朱先生对牙雕传承和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秘书长王永庆也曾给予朱先生高度评价“朱先生的展览,不仅为我们带来一场瑰丽壮魄的视觉盛宴,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牙雕艺术的最高峰”,并用“博、大、精、深”形容其作品。
上海文化出版社为朱先生出版了个人猛犸牙雕作品集《一代极品》,出版社总编王刚先生更赞许朱先生为“百年一遇之奇才”。
许多媒体也进行了报道。
猛犸牙密度、硬度胜于现代象牙原料,成品率只有20%,加之不可再生,弥足珍贵,因此,一位为德国博物馆收购藏品的外国老人,十五年前拍着朱忠盛的肩膀说:“你的作品柏林博物馆不设限额收藏,他们看好您的艺术。”
朱忠盛创作的作品,价格动辄百万元。他创作的牙雕在收藏界很有名气,远到欧美,近到城中达官贵人,“粉丝”。大家说起他的“身家”,他都是笑着摆手:“太俗太俗,早就不谈钱了。”
象牙雕刻,是朱忠盛的传奇,朱忠盛也是象牙雕刻的传奇。朱忠盛和象牙雕刻都是信宜人的传奇。朱忠盛的牙雕艺术,也正如清澈秀美的东江之水,浩浩荡荡地走向壮阔的未来……
朱忠盛和象牙都是传奇
作者: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