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文艺作品

童年的那张糖纸

2016-05-24 09:53:29 来源:茂名日报



  儿时的零食不是树上结的果子,就是地里挖的红薯什么的,很少有从商店买来的。
  偶尔从父亲那里得到几角钱,都舍不得用,实在是馋了,才去大队的小卖部买几粒糖。
  小卖部的木质柜台太高,我的个头都够不着,弟弟就在下面用肩膀顶着,我一只手扒着柜台边沿,一只手把紧攥着的五分两分壹分的钢蹦儿放到柜台上,大声说买糖。
  小卖部的售货员是一位和蔼的大叔,数一下零钱,顺手抓一把水果糖撒在柜台上,数出几颗来,剩下的再抓回去。
  我的眼睛就这么直勾勾地跟着大叔的手移动,在我小小的心里,当一个小卖部的售货员是多么好啊。
  有时,为了能够多买几粒糖,放学后便上山采摘些只能够换钱的东西。春天去摘金银花,夏时去摘捡各种掉落在树下的果子,只留皮晒干。秋后就多了,橡子、棕树皮,各种药材,统统都弄回来。
  有时,一个星期就能够把从山里树上河里弄来的土特产,变成钱。虽然不多,但足够换些糖果。我们最爱吃的一种是那种软糖,不单单放进嘴里回味很长,更重要的是那糖的包装纸是透明的,上面是杠着金箍棒的孙猴子,特别漂亮。
  吃完了糖果,那包装纸也是舍不得丢的。总是小心地把包装纸保管好,用抹布轻轻擦干净上面的糖渍,然后用装着开水的搪瓷杯子,把糖果纸熨平,放进一个专门的盒子里。
  那个时候,糖果的品种也很少,糖纸也就那几个样式。为了多收集些糖果纸,就需要经常和小伙伴们交换。
  最珍贵的是孙悟空的糖纸,最喜欢的是大白兔,最多的是花草类。后来,也有穿连衣裙跳舞的小女孩,虎头虎脑的男孩子。每收集到一种新的包装纸,会装在口袋里好多天,不时拿出来炫耀一番。
  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后,饭都没吃就去看贴在墙上的糖纸。发现少了一张孙悟空的,便问妈妈谁来过咱家了。妈妈说刚才隔壁的新子来过,我二话没说就去了新子家。
  到了新子家,看见他正在看书,我劈头盖脸就问是不是拿了我的糖纸。新子说没有,我不信,没说几句就打了起来。
  新子妈妈看见,赶紧拉开了我们,问明了原因。对我说,你回去再找找,看是不是被风吹到哪里了。
  新子也跟着到了我家,帮我四处寻找,果然在墙角的一堆农具里找到了那张糖纸。妈妈知道后,伸手打了我的头,还骂我:看你以后不动脑筋想想,就跑去找别人,还打人。
  那次丢糖纸的事,我一直记得。以至后来,遇到事,都会多想想,想清楚了再做,免得鲁莽行事。
  连糖纸都舍不得丢掉,是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真实纪录。现在的孩子,他们可能对普通的糖果不感兴趣了,喜欢的是巧克力,是曲奇。可对于生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曾经向往不已的那些糖果,所给予的欢乐与喜爱,一样都是甜的。
  一张糖纸,流淌的是童年,映衬的是欢乐。虽然已是久远的过去,可那份美好,犹如糖纸上的甜味,一直留存在心底,从未淡过。

  


作者:鲁珉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