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派遣蒙恬修建了从咸阳直达包头700多公里秦直道。一直延续使用至今,现在包头、鄂尔多斯、延安等地保存遗址。公元2015年12月,全长3130公里包茂高速公路将全面开通。包茂高速简称G65,起点为内蒙古包头,终点为广东茂名,经过路线覆盖了2200年前秦直道西安至包头段的区域,这是跨越千年的高速公路。去年休假期间,我自费参加了包茂高速采风团,考察沿线的鄂尔多斯、延安、西安、重庆、湘西、桂林、茂名。从文化的视角,以秦直道为北向,开启包茂高速文化穿越之旅。
——题记
远望秦直道
进入内蒙古已是夜晚,仲冬的包头刚下过雪。
包头,蒙古语“包克图”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是包茂高速起点城市,千里秦直道终点地区。鄂尔多斯,为蒙古语“众多的宫殿”之意,是包茂高速沿线城市,千里秦直道穿行地域。我们先飞抵包头,再驱车往回穿越包茂高速公路全程。作为岭南本土作家,我带着创作目标而来,秦直道是首要文化对象。在从包头市区奔向达拉特旗的路上,我一直用高德地图搜索秦直道。其实秦直道就在我们经过不远处,团队专车穿越在这大片秦直道区域。在鄂尔多斯老城东胜区,我与当地一位蒙古族老教师攀谈良久。秦直道遗址已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他眼中一片荒芜,黄土堆,杂草凄凄。秦直道遗址是我国保存的重要交通遗址,在鄂尔多斯境内约160公里。保存较好一段在东胜境。秦直道自陕西咸阳向北,经黄陵等地,经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等至包头九原城。
站在东胜老城高楼上,向南眺望,在不远的秦直道上,穿越千年风尘我们仿佛看见了,蒙恬大将躬身在直道视察,秦始皇大帝威仪八极南巡,孝文帝刘恒轻车辗过直道,飞将军李广正率领大军啸叫着经直道进军匈奴。我继续张望,历史深远处汉武大帝刘彻多次沿直道北击匈奴巡视朔方,司马迁匆忙沿着直道穿行鄂尔多斯并写入《史记》,东汉蔡文姬战乱中嫁匈奴奔波于直道,大唐李世民征战突厥时多次走直道,大宋直道大战不断,大清时捻军沿直道同清军作战,解放战争前直道仍为陕甘宁等地发挥作用。穿越2000余年,旷世古道上演绎着或轰轰烈烈,或凄楚哀婉的历史片断。在鄂尔多斯东胜区、康巴什新区、成吉思汗陵区,两天来已经感受到了有关秦直道的遗风气息。
秦直道是秦汉以来中原农耕历史文化脉络,有匈奴游牧历史文化烙印,秦直道遗址独特性决定其文化产业品牌的价值。秦直道文化是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一种地域资源。这种中华古文明的发生、成长、积淀、传播,促成了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寻找汉唐长安城
西安,古称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包茂高速沿线重要城市,是千里秦直道起点地区。
从内蒙沿包茂高速到西安城,当时气温四五度,但湿冷更觉奇寒。第二次造访西安了。四年前除探访兵马俑、华清池、秦始皇陵外,只从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中见识现代人为的浮华盛世。那么曾威慑四海的大秦帝国都城、闻名世界的西汉帝国长安城、世界最宏伟的大唐帝国长安城在哪呢?难道几经历史浩劫,故迹遗物都荡然无存吗?
仲冬的西安古城,细雨沙沙,梧桐落叶满城金黄。我们租车沿西安古城墙一路风雨,直奔未央区汉城乡。厚道的西北司机热情介绍长安城历史,俨然老导游。古长安城太大了,现西安城区全部置身其中,今天专程搜寻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的遗址。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听从张良等人“关中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建议定都于此。兴建都城用一个乡聚名称,为长安城。汉武帝时期长安城36平方公里,规模远超罗马城、拜占庭城和巴格达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都城。西汉末年、东汉末年和魏晋南北朝无数次战争,令长安城日益凋敝残破。北周时期还沿用汉长安城为都城,但宫宇破败不易修复。隋朝后汉长安城被弃用。“君王无处所,年代几荒凉。宫阙谁家域,蓁芜罥我裳。井田唯有草,海水变为桑。”唐初王绩的《过汉故城》描述了被遗弃的没落。若干年地表建筑遭毁坏化成乌有,但寓意“长治久安”都城因多种历史因素巧合,后世没有在城址叠压建设,遗址庆幸得以保存。汉长安城,中国第一个国际大都会和当时世界最大都城。西汉后有新莽、北周、隋等10个王朝在此建都,使用近800年,是中国历时最长都城。汉长安城是汉民族文化形成过程的核心,汉族、汉人、汉语、汉字等概念均诞生于此,这是汉文化的原点、汉民族的精神家园。汉长安城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起点,开辟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先河。与古罗马城相对,遥相辉映,并称“东长安、西罗马”。
原计划先探访大秦阿房宫,到达四处杂乱的阿房宫村后,获悉阿房宫遗址规划重建。雨中车子又折到汉城乡。顺着路边修理工指引,穿过高大的汉长安城楼门,进入了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入到未央宫遗址,值班室没人,四野旷荡,了无人影。车子畅快地在偌大保护区穿行,一望无垠,荒草凄凄,冷雨纷纷。未央宫,西汉帝国政令中心,西汉后仍是多个王朝理政之地,隋唐时被划为禁苑,汉高祖八年兴建,存世1041年,是中国存在最长皇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未央宫遗址位于汉长安城西南。站在巍峨的前殿遗址,极目空旷保护区,阡陌交通复为汉代原状,路外满眼绿树。闭上眼,俯耳细听,北风中仿佛隐隐听到,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对匈奴展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之”磅礴气概;张骞手执旌节正带领驮队出使西域……沧海桑田,星移斗转。曾经的汉长安城变为农田和村庄。走在汉长安城遗址,除了广袤荒凉,丝毫感受不到东汉班固《西都赋》所述繁华,只有一畦畦开阔黄沙石和实木指示牌。
在冷雨北风中已呆许久了,带着无限感慨和失望回到温暖的车厢,要到下一站了。我们去寻找大唐的吉光片羽和中华盛世的荣光。
唐长安城更大了。唐长安城,建于公元582年,隋朝称为大兴城,唐朝易名长安城,为大隋大唐两朝首都,中国历史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面积84平方公里,是汉长安城的2.4倍,比拜占庭帝国都城、巴格达城、古罗马城大数倍,此后数百年一直是人类建造的最大都城,当之无愧“世界第一城”。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组成,城内百业兴旺,人口超过百万。盛唐长安城一直充当世界中心,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落。唐末黄巢攻入长安,城市遭严重破坏。公元904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把宫室拆毁屋木运走。驻守节度使韩建对城市改筑,也是五代、宋、金、元的长安城。此后,有325年历史的隋大兴唐长安城宣告废弃。唐长安城以中轴对称的建筑群风格展现出中华礼制特征,见证了中国农耕文明鼎盛水平,见证了丝绸之路东端文明独特魅力,是李唐王朝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重要标志。
到达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中午。在公园3D影院,一部《大明宫传奇》影片让人快速回到大唐盛世。在这脚下土地,正是当年李氏天子号令华夏的地方。大明宫建于公元634年,是大唐帝国政治中心,世界最宏伟最大宫殿建筑群。虎踞龙首原的唐大明宫,眺望终南千峰,俯视城内街市。王维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是当年盛景写照。中唐和晚唐时朱泚和黄巢先后据此称帝。唐僖宗时大明宫屡遭兵火,最终公元896年被烧毁。数年后因战备原因,宫殿遗迹被拆除成为废墟。现大明宫国家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在大明宫原址抢救性挖掘出来的。冷雨中我们或坐电瓶车或徒步,空旷的遗址公园更显冷清落寞。丹凤门、含元殿遗址、遗址博物馆、宣政殿遗址、太液池……华美的宫殿楼宇早已不见踪影,地面是残留下宫殿台基、墩台、瓦砾、黄土堆及碑记,连著名的太液池也只一方水塘。据说大明宫遗址还可挖掘200年,但愿更多大唐帝国的文物重现天日。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独立又相邻两座庞大城市群,是中华帝国最辉煌的文明载体,中华文明最质感的标签符号,中华子民最自豪的国际大都会。以关中龙首原为参考点,汉长安城在其北,唐长安城在其南。未央宫,承载千年权力核心之地;大明宫,古代“丝绸之路”东方圣殿,留给世人巨大的荒凉,但从这里衍生的农耕文明、汉唐科技、军事强势、文化光华、繁荣经济,已彪炳春秋,烛照千年,彰显古老国度的傲然风骨和神韵。
穿越千年秦直道
——包茂高速沿线文化考察之旅(上)
作者: ■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