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沙琅,你必犹如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外地宾客光临沙琅,探究古镇新城,必定乐而忘返。本地乡贤建设家乡更是任重道远,也许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觉。
沙琅是一座传统与新潮不断融汇的古镇,但愿文明古城绽放更加异彩的光华,三山三庙荫佑琅江大地风调雨顺,物阜民安。
——题记
沙琅是一座文明的古城,电白北部重镇,昔日的沙琅江江水清澈,两侧银滩如画,犹如天降玉带绕城,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满地祥光瑞气,沙琅也曾经是连结茂、电、春、江的咽喉之地。过去陆路交通不便,得益于百里琅江的水路运输,沙琅便成为一个得天独厚的商贸中心,迁客骚人云集经商置业。
相传,最早的沙琅圩设在今罗坑水库的甘坑河段上,主街叫“红花街”。因商贸发展,后又迁至今罗坑镇红星村委附近,至今这里仍叫“旧沙琅”。
沙琅的文物、古迹甚多。首先,在沙琅圩有三大寺庙。北帝庙、娘娘庙、太平寺。北帝庙又叫大庙,大庙前面有一个广场,叫沙琅大地,是沙琅圩的商贸中心区。每逢圩日交易十分火爆,附近还设有猪行、牛市等配套市场,饮誉粤西。
过去的沙琅“大地”还是电白山区的政治活动中心和民间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凡政府的群众大会、民间庆典都在此举行。清朝末年震动朝廷的吴亚阳农民武装起义就是在这里揭竿的。
那时沙琅的寺庙建得雄伟壮观、庄严肃穆,是“下四府”不可多得的佛道净地。但凡初一、十五或节、诞之期,八方香客如云,就连阳江、高州的信士都纷沓光临朝圣。
那时候,没有宾馆、旅店。沙琅大庙还是各级政府官员莅临沙琅的下榻之栈。清朝末期奉旨前来沙琅公差的李官就在此住了数日。
沙琅有三大名山,和碧岭、铜鼓岭、狮子岭。这些山岭有许许多多的风光景点值得人们浏览,可身临其境领略和感受其中的迷人风采,更有许多神奇的故事值得你寻味。相传,明末清初的国学大师刘若谷、杨究平都多次探访沙琅的山水、市井,并留有诗赋和题句,至今仍有不少信徒、学士怀揣留题前来寻梦。
和碧岭曾有著名景点十处,遗憾的是大多数已被毁罢。著名的“咚董石”也未能幸免,令人惋惜。
铜鼓岭更是沙琅的镇城之山。过去著名的陈家祠堂就在他的南面,久负盛名的沙琅“文范书院”就设在其中。这里培育了无数的文人墨客。
铜鼓岭看似平凡,但有许多值得探究之处。站在山顶,可观电白北面八镇乾坤。东面大小姑娘婀娜多姿,在烟雾中时隐时现,面向南海盼望夫子归来,那情那景曾经感动王母娘娘。而今右持玉液银流向南挥洒在沙琅附近四季清流,直通南海。西面“浮爷奉雁”、红阁黄楼、袅袅炊烟、玉碎瓦全。北面罗那含蕴,珍珠玛瑙全有。近处群雁逐水,绕鼓嬉戏,俗称“湖鸭落塘”之美,也称凤阁。近处还有龙楼,乃沙琅的风水名处。
相传娘娘庙原来建在铜鼓岭顶,在庙的东厢房架有一面铜鼓,住持晨暮击鼓尚香。但此鼓奇妙,常会不定时自鸣。有时行人行至山脚下,偶尔也会听到“咚咚”的铜鼓响声,更给娘娘庙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戴太傅”游历沙琅,听此奇闻,颇感兴趣,便住到娘娘庙里,一连数日,留心观察考究,方解其谜。原来在娘娘庙的东北方是和碧岭的一个掌心窝,正对着娘娘庙的窝心上有一个巨石,就是有传奇色彩的“咚董”石,只要用硬物捶击不同的方位就会发出不同的响声。
在近处听它的声音并不觉得怎么响亮,但很深沉,能传到很远的地方,也许是这个巨石大部分嵌埋入在山岗里,山岗震动有传导的功能。“戴太傅”就是发现了这是回声的现象而破解谜底的。当铜鼓自鸣时,便到室外观察,发现在和碧岭的山窝那边有声音向这边传播,铜鼓便产生回声现象。由此可见那面铜鼓制作工艺之精湛。
这既是自然科学的回声原理,又是一个物理现象。这在今天看似简单的事情,在那个科学还不昌明的时代却成为神奇奥秘。真是“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
也许“太傅”悟感娘娘神光普照,每年必到此小住,娘娘庙也藉此沾光。后来“太傅”所思,娘娘乃女儿之身,庙不应坐落于山巅之上,招八方风雨之袭,逐令选清幽雅致之址迁建。经反复选择迁建于今址。此地沙环水抱,曲水清流,茂林修竹簇拥,后靠铜鼓之尊严,前堂开阔,泛润约约,左右逢迎之案,甚美之气场佳境。
作为太傅,对一乡镇庙宇之爱,感情之深,关怀备至。从一个角度而言是太傅对伦理道德之见,从另一角度讲是对母仪的尊重,诲教于天下,寓意深含。此乃中华美德之源。
新庙落成之时,太傅赠一联:圣德称君子,母仪作丈夫。数百年来,娘娘庙香火鼎盛,每年二宴,信士如云,场景热闹非凡。
但凡登过铜鼓岭的人都会发现,山顶有一古亭。儿时游玩至亭中,见立有一碑,刻有“李公洁之”字样。听说,那时山贼匪寇猖獗,常在沙琅一带“放红”,打家劫舍,抢铺夺银。官府派李公率兵征剿,以除贼寇之患。在征剿之末,李公不幸殉职,建此亭也许是为纪念他。过去山前曾设有门楼,官府征一联:“为国而重民心细雄才电茂春江沾厚德;安良严禁虣奇功绩著士农工贾尽殊兴”,为英雄追功。
铜鼓岭是扼沙琅咽喉之地,还是一个有战斗故事的地方,文化大革命武斗时两派争夺沙琅,战斗激烈,至今山上还有当年挖的战壕、散兵沟。亭子还有被子弹打中的累累痕迹。花甲以上老人对此也许会记忆犹新。
而狮子岭已成为沙琅新城公园内之一景,太平寺迁建其中,蔚为壮观。原来的太平寺建在今沙琅中心小学内,相传那里是一个山包,建有温氏祖坟,因为一宗命案,被府尹大人用“九棺白银计”罢毁并迅速建起一座庙就是太平寺。著名的电白六小也曾设在这里。
走进沙琅,你必犹如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外地宾客光临沙琅,探究古镇新城,必定乐而忘返。本地乡贤建设家乡更是任重道远,也许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觉。
沙琅是一座传统与新潮不断融汇的古镇,但愿文明古城绽放更加异彩的光华,三山三庙荫佑琅江大地风调雨顺,物阜民安。
小城故事
作者:■吴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