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文艺作品

侃吃

2016-10-18 13:07:58 来源:茂名日报


  “民以食为天。”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吃的民族。吃在中国是一种风情,一种文化,一种久经不衰的时尚。什么事都爱用吃来形容。工作不叫工作,叫饭碗。开除不叫开除,叫炒鱿鱼。人们见面第一句话:你吃饭了吗?
  “你们吃是为了活着,我们活着是为了吃。”
  有一次朋友聚会,大家侃侃而谈,不知不觉也侃起吃来。东南西北的传统名菜,五湖四海的美味佳肴,无所不有,无所不包。
  侃到高兴处,有位仁兄站了起来,手舞足蹈地说,曾吃过熊掌、穿山甲、燕窝;聚会中唯一的一位女士不甘示弱,说一餐吃过十几道冷盆、十几道汤、十几道菜;有位喜爱旅游的朋友更是来劲,说曾在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最冷的地方——南极冰山、最深海底餐厅——“梦幻世界”吃过饭。这时,一直沉默寡言的从商老友再也按耐不住,轻轻吐了一口香烟,待烟圈快飘到房顶时才漫不经心地说,曾一餐吃过几千元、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桌的饭菜……
  真所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牛皮差点吹到了天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位做法律工作的朋友提醒说,呵呵!如果不是调侃,而是事实的话,吃穿山甲、熊掌可要负法律责任的啊!那位“牛B”朋友听后默然,吹劲减半。
  但吃是讲条件的,条件差时要求低些,条件好时就讲究些。
  小时候我们可以说是“饥饿的一代”,只要有东西吃,能吃饱肚子就心满意足了。特别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许多地方人均一天每人只有几两米(个别地方甚至一度缺粮吃米糠或草根树皮)。为了解决饥饿问题,只好“米不够,用水凑”。记得那时自己曾一餐吃过五、六碗基本是水的稀饭,肚子涨得如已怀孕几个月的孕妇,走起路来叮咚作响。送粥的菜如果有腌制的萝卜、黄榄等咸菜就是“上品”了,常常是用筷子点点粗盐代替。如果知道生产队偶尔吃“大窝饭”,一群小孩则守在旁边等待分块“窝巴”,那是当时小孩对吃的一种很高享受和期盼。
  时代发展到今天,国家富强了,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人们对吃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从简单到复杂,从随意到讲科学了。也就是常说的要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寒热搭配、干稀搭配、烹饪搭配、颜色搭配,还要做到品种多样、营养均衡、色香味俱全、有益健康。
  但吃也有“随意族”。即尊崇所谓“想吃就是身体需要”的理论。“随意族”认为,当一个人想吃某种东西,这是人的意识对身体需要的一种条件反射,说明身体对这种食物有需要。
  在吃的问题上,近些年自己也随波逐流,略加重视了。过去吃得比较单一,比较随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慢也注意食物的多样性了。比如早餐常弄些“黑五类”(黑米、黑芝麻、黑豆等)做粥吃。平时外出吃饭也注意多吃几种不同的食物。在我的饮食经历中,最多的一餐吃过三十二种饭菜。对此,有时我把它拿来作茶余饭后的笑谈,朋友们听后开始都持怀疑态度。但当我作出详细说明后,大家都深信不疑了,事情是这样:有一年我参加省召开的一个会议,大会安排吃自助餐。有一天晚饭,会议为参会人员准备了丰富的饭菜,我算一下有三十二种。
  这是我有生以来吃得种类最多的一顿饭。不管这一餐吃得如何,起码我创造了本人一餐吃食物种类最多的“吉尼斯纪录”。

  


作者:​ 李坤鸿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