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文艺作品

驻村的日子

2016-10-25 15:17:54 来源:茂名日报


 
  过去常常听驻村干部说,驻村工作辛苦,生活清贫,工作很难开展,尤其偏远的乡村,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要是到了晚上,山村万籁俱寂,不习惯农村生活的,心里瘆得慌。这个时候,驻村干部可以做的事情只能是读书看报或看电视或早早进入梦乡。最近,我有幸挂任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当了一回驻村干部。驻村的日子虽然辛苦,但过得挺充实,意义非凡,并不像其他驻村干部所说的那样生活凄凉,工作不顺心。也许,这与我在乡镇工作过有关,工作开展起来倒也得心应手,顺风顺水。
  今年6月下旬,我代表茂名健康职业学院驻贫困村坡心镇七星村任第一书记,与帮扶单位省渔政总队珠海支队一起共同负起精准扶贫的重担。当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不加任何思索便应允了,毕竟,我未曾当过驻村干部,也想下去农村锻炼锻炼,尝尝驻村的滋味,况且,可以与农民兄弟打交道,交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要做好第一书记工作也并非易事,毕竟,农村工作不同机关,每天面对的是没有多少文化、素质不那么高的农民兄弟,而且农村情况复杂,问题突出,纠纷多多,矛盾重重,稍不留神,就会冲撞农民兄弟,甚至造成不良后果。为了掌握驻村第一手材料,我上网查阅了七星村的具体方位和基本村情,提早几天驾车走了一圈七星村,对七星村有了初步了解。7月初,我到七星村报到,村支书潘营带着全体村干部在村委会迎接我这个不速之客。开了个简单会议之后,潘书记便带领我走家串户,倾听民声,了解民意。
  七星村的村场很大,笔直宽敞的七星大道贯穿七星村,沿着袂花江(沙琅江)堤向东走便是茂名大道,交通倒也便利。七星村近七千人,是坡心镇最远的一个村庄,来回一趟要走三四十公里,按当地人的说法,七星村就是坡心的“西伯利亚”。七星村紧邻袂花墟,是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庄,人均不到三分。七星村没有集体企业,没有工业发展用地,集体收入少,村民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那一亩三分地,或种稻谷或种蔬菜,经济效益不高。有的村民外出打工,有的做小买卖,生活并不富裕,日子过得紧巴巴。七星村有贫困户107户335人,从中便可窥见该村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村中大老板少,难怪在轰轰烈烈的教育创强活动中只筹到捐款二十来万元,这对于一个近七千人而且拥有两间小学的大村来说,确实杯水车薪。穷之故,个别自然村也无法筹到修路款,村道至今仍然没有硬底化,一到雨天,路面坑坑洼洼,村民寸步难行,苦不堪言。从潘书记的语气当中,希望以精准扶贫工作为契机,帮助个别自然村完成硬底化村道,解决行路难问题,并借助这股东风发展产业项目,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珠海渔政支队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杨伯山到位后,多次走访了高新区七迳镇养殖专业户和电白马踏、黄岭、林头蔬菜基地。我也多次参观了市府办驻坡心镇排河村扶贫项目,并与驻村队长柯成促膝长谈,畅聊扶贫发展大计,希望资源共享。排河村与七星村都是坡心镇的贫困村,排河村有两千多人,贫困户四十多户,而七星村的人口却是排河村的三倍,贫困户也有两倍多,足见七星村的扶贫任务相当繁重。排河村的产业扶贫项目6月初就动工了,先搞了一个荒地复耕项目,接着又发展一个脱贫葡萄产业园,目前,该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七星村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村庄,如果没有一个产业扶贫项目作为支撑,贫困户难以脱贫。于是,我与杨伯山多次交流沟通,最后决定以农村合作社形式发展大棚蔬菜,通过租地或以地入股的方法来种植,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行统购统销。这样,不但可以安排有工作能力的贫困户到蔬菜基地工作,增加经济收入,加快脱贫步伐,而且可以带动其他农户种植蔬菜,共同发家致富。令人欣慰的是,该项目正密锣紧鼓地进行;投入50多万元的最后2公里硬底化村道也动工建设了。
  驻村的日子,辛苦并快乐着。有心栽花花盛开,这是每个驻村干部所希望的,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所乐见的,更是每个贫困户所期待的,但愿驻村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作者: 吴松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