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文艺作品

石骨冼庙对联漫谈

2016-11-22 15:44:15 来源:茂名日报



  历史上石骨圩曾是茂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这里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山冈峻拔,河涧纵横,古朴自然。因而石骨圩这片千年沃土,更是山区农产品集散地,商贾来往络绎不绝,因而这里宗教文化积淀厚重,人文底蕴深远,其中冼太庙最为引人瞩目。据《茂名县志》记载,石骨冼太庙原坐落于长坡石狗岭脚下,在石骨圩尾,鉴江支流石骨河水流经庙前萦绕而过。整个庙宇古色古香,规模恢宏,是一座三进三间的古建筑。相传石骨冼太庙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曾先后于宋景祐三年(1036)、明嘉靖十四年(1535)和清乾隆六年(1740)三次大重修,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亦是茂北一带乡民虔诚朝拜的圣地。
  1958年至1960年修建高州水库后,当地政府决定将石骨圩整体搬迁至高州水库坝底的坡地上重建新圩,因此处山坡呈长条形,故而得名长坡圩。原石骨圩内所有的古老庙宇也随圩迁建而迁出。当时那里群众只好将圩内的冼太庙迁至石狗岭半山,与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年的东才乡冼太庙合二为一,仍统称为石骨冼太庙。可合并后不久的石骨冼太庙也和其他地方的庙宇一样,最后毁于大炼钢铁年代。可喜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当地仁人志士的积极倡议下,群策群力,齐襄善举,在旧东才乡冼太庙遗址上重建起一座仿古式的古朴庙宇——石骨冼太庙,再现了庙宇芳华。它占地500多平方米,庙前广场宽阔。整座庙宇由两进五间组成,分为五殿,正殿明间为冼夫人座像,称“高凉郡主冼太夫人”。在庙的侧廊内,塑有一尊冼夫人骑马征战的雕像,再现了冼夫人当年驰骋疆场之飒爽英姿。
  石骨冼太庙庄严而又古朴,一直以来蕴含着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香客经年不断。庙的大门额镶嵌着“石骨冼太庙”五个金灿灿大字,更为值得欣赏的是,在庙的正门,有一佚名者撰上一副庙门联,上联曰:“三朝浩封,伟绩丰功昭史册”;下联云:“八州拱戴,保境安民显神威”。联语高度颂扬冼夫人受到梁陈隋三朝封赏,维护稳定,安抚百姓,她的伟大功勋载入史册,为各地乡民所拥戴,尽显威武神灵。此联属“四、七句式”,上联“伟绩与丰功”自对,属偏正结构;而下联“保境与安民”自对,则是动宾结构。而“三朝浩封与八州拱戴”平仄对位欠妥,“史册与神威”对仗不工稳,“保境安民显神威”句应调整为“安民保境显神威”,便符合“平平仄仄仄平平”之句式联律。而此联内容通俗易懂,易为百姓接受。
  与此同时,有佚名者为庙堂牌坊撰联,曰“巾帼英雄,锦伞奇勋成一统;慈佑圣母,匡国庇民佐三朝”。一是对联内容大力歌颂冼夫人为巾帼英雄,是圣母,既护国又安民,助梁陈隋,为民族和谐统一立下不朽功勋,充满了爱国的情怀。二是从修辞手法和联律上看,此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四、七结构句式,上联“锦伞与奇勋”自对,下联“匡国与庇民”也自对,“一统对三朝”,对仗颇为工稳,但如“匡国庇民佐三朝”句平仄联律欠妥,应调整为“庇民匡国佐三朝”,则符合“平平仄仄仄平平”之句式联律,虽匡为平声,但字位为第3字,无碍,但瑕不掩瑜,联意大气高雅,颂扬冼夫人精神既贴切到位又客观全面,且雅俗共赏,也易于群众理解接纳。
  诚然,人们在赏读和弘扬石骨冼太庙对联文化的同时,更令人缅怀的不仅是冼夫人为保卫祖国、统一祖国的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还因原石骨冼太庙在抗战时期,罗定、阳江、电白、化州、吴川、高州城等地有不少人举家迁到这里避难。抗战胜利后,地下党组织为更好地开展革命活动,在石骨冼太庙建立了共产党秘密联络点,梁淮等一批革命者也曾在这里进行革命宣传活动过,并平安地躲过敌人的追捕。足见石骨冼太庙是一座不寻常的庙宇,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过积极贡献。
  今天,石骨冼太庙对联等传统文化熠熠生辉,这既彰显了冼夫人的丰功伟绩,又对香客、信众等进行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较高文学艺术和史料价值。它虽然历尽沧桑,其蕴涵深厚的冼夫人文化却为世人所弘扬。而现在石骨冼太庙作为一间仿古式建筑和纪念冼夫人的历史人文景观。它同时也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人文精神,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永远激励和鼓舞人们生生不息,它在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者:罗辉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