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文艺作品

睇屋

2021-05-24 11:04:34 来源:茂名日报

  和朋友闲聊,说起一些传统的地方习俗和语言,由于时代更迭,以前常用的一些土话俗话,现在说的人慢慢变少了,而一些特定的风俗人情,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成为了记忆。说到婚俗,过去婚姻大事,女方和家人都想知道男方的住宅、家境、生活状况等,要到男方家中了解情况,便有“睇屋”、“睇门第”的习俗。

  那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也没有网络,当然也无法视频,那如何了解男方家境呢?只能是托“媒人”,带着女方到男方家中察看,男方设宴款待,一来可了解男方家境,二来可让男方家长过目过目。而男方,按礼规一般是要赠送来人红包的。

  “睇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行一时。信息欠发达,交通也落后,没有婚姻介绍所,也没有什么网恋,很多时候就是靠带人过来“睇屋”后直接谈婚论嫁的,“睇屋”还不知促成了多少爱情和婚姻呢。这风俗,比起旧社会里的盲婚哑嫁、指腹为婚这些已不知好多少了。会不会是因为以前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兄弟姐妹多,很多都没有独立的房间,才衍生了要来“睇屋”的风俗呢,无从考究。

  以前,没什么电器、家私,也没摩托车、小汽车,连家庭用品都十分匮乏,那什么能反映男方的家境呢?唯有一间屋子了。据闻,坊间还有个“狗踏上、狗踏下”的笑话。以前的房子,一般分上沓下沓,正屋为上沓,两头各拖一臂,为下沓,中间留天井,类似三合院或四合院,全屋一般是九间过,统称为“九沓”,粤语“九”与“狗”同音,“沓与”踏“同音。有人问起:”你家房子多大呀?“房屋矮小的,小到连狗都能上蹿下跳,一些人好于面子,便戏称屋子为”狗(九)踏(沓)上、狗(九)踏(沓)下“了。

  尤记得,我懵懂的儿时,幺叔已年过三旬。左邻右里20出头的都纷纷结婚生儿育女了,唯有幺叔还是孑然一身,家里上上下下都为他的婚事操透了心。那时,不知何方来了一个叫“阿李”的人,他专门以帮人“做媒”为业。据闻,方圆百里哪条村有剩男剩女,很多都是托他做媒的。每次他都是直接带“对象”来我家,开始介绍的几个,不了了之,几年过后,二三十个吧,走马观花般,没一个有下文的。一而再、再而三,都是过不久就回话(拒绝的言语),周而复始,屡试不爽。“谎言”是如何被识穿的呢?有一天,阿李又捎话来,说要带一个外省的姑娘过来“睇屋”。当时,在“大队”(村委会)做治保主任的父亲,觉得这事有点悬乎了,又故伎重演?常有人说看到阿李带着各地的姑娘到各条村“睇屋”,但他所带来的,从没有一个能成事的。想想,隔三岔五的,邻着几个镇走一圈,每次主人家都会给5~10元的红包回去,而男家一般好客,还附送点土产品。口吃手拿,有什么比这好挣钱的呀。交流后发现,就连每次看完屋后拒绝的借口都如出一辙,明显的“局”啊!父亲和干部们约好,等阿李再次带人来我家“睇屋”后,就立马报警!很快的,“阿李”一干人等就被控制了起来。经审讯,原来真的是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犯罪团伙,他们操控一些女子,常在粤西及广西玉林北流一带走家串户,先在张三家攀谈,又与李四家套近乎,再将黑手伸到王五家……,巧编各种理由导致双方不成事,他们就是利用男方好面子不愿被他人知晓的心理而屡屡得手。“法网恢恢”,最后,他们团伙均被绳之以法。

  新时代,提倡恋爱自由,网络时代,资讯发达了,不需要“媒人”也可以认识到异性了。有些人可能网上认识,经过一定了解后就直接的谈婚论嫁了,哪来的什么看不看家境的。加上,爱情与婚姻,也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吧。嫁人,嫁的是这个男人,只要负责任,有上进心,“睇屋”,是完全没必要的了。心理学上,过去是为了解男方的原生家庭,只不过是求心理平衡,看看也好。以前,交通落后,人口流动不大,没有特别原因不会远嫁,多是就近婚娶,“睇屋”容易。随着婚姻自由,这种旧风俗也越来越少见,也是难以实现的。现在,天南地北的男女,跨省跨国的爱恋,坐高铁飞机来“睇屋”?那就更没必要了。

作者:江火胜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