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文艺作品

茂名桃花粤剧团将本土粤剧演到港澳戏剧院

2016-12-27 10:36:46 来源:茂名日报


  编者按茂名桃花粤剧团是一个民营艺术团体,获得过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成为茂名的一张文化名片。12月23日,羊城晚报刊登了桃花粤剧团的事迹。本报今天特此转载该文,敬请读者垂注。

  22日,记者走访获悉,茂名桃花粤剧团挖掘茂名本土题材,在道具、服装、唱腔上大胆创新,深受广大群众青睐。如今,桃花粤剧团和香港、澳门戏剧院签订合约,明年9月份将在港澳地区登台演出。团长李晓称,粤剧团拟在茂名建设一个融合创新、排练、演出的基地,挖掘更多茂名题材,实现文化惠民。
创业岁月 自筹资金 高薪留住戏骨

  在桃花粤剧团基地,正在指导团员排练的桃花粤剧团团长李晓,抽空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李晓13岁入行,凭借优美细腻的唱腔、俊俏的扮相,16岁就成了廉江剧团的刀马旦。1992年,她被调到茂名市粤剧团,成为该团知名的刀马旦、分管业务的副团长。2012年,文化体制改革,有着25年工龄的她感到自己有精力、有能力,也离不开粤剧艺术这个舞台,便决定自办剧团。2012年11月,茂名市桃花粤剧团正式成立。
  回忆那段创建历程,她感慨良多。她说,剧团是民营团体,没有财政拨款,各项投入只有靠自筹资金。启动资金不够,想方设法多方筹资,向亲戚朋友借,拿房产证抵押贷款,短短数月自筹资金130万元,剧团的灯光、音响、道具等初步达到市级剧团演出规模。
  像所有创业者一样,桃花粤剧团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剧团花了一个月时间排演的《此恨绵绵》市场反响平淡。后来重新排演了《宝莲灯》,在服装、道具、唱腔等环节进行创新改革,曲韵通俗易懂,观众非常喜欢,桃花粤剧团也一炮走红。
  建设一个高质量的粤剧团体,必须要有高艺术水平的人才。李晓称,其他粤剧团根据演出场数给予名刀马旦薪酬,演出一场支付一次,没有演出就没有工资。桃花粤剧团的薪酬是固定的,名刀马旦每月工资过万元。所以,桃花粤剧团在人才管理上大胆创新,留住了名刀马旦,保证戏曲质量,才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据悉,经过三四年打拼,桃花粤剧团成为扎根茂名本土、深受两广地区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民营艺术团体。2015年12月,桃花粤剧团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为广东省唯一获得该殊荣的民营文艺团体。
创新为魂 用好剧本好演出 服务群众

  2014年,桃花粤剧团为广大农民群众演出339场,2015年,演出场数达到349场,创造了茂名粤剧演出场次最高的纪录。近至基地金牛剧院,远至湛江南三岛路西村、广西合浦山口镇英罗村,桃花粤剧团的足迹遍布两广大地。在李晓看来,这是粤剧团坚持创新打造精品的成效。
  李晓说,随着时代进步和文化素养提高,农民对文化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在提升。桃花粤剧团正是准确洞悉和捕捉这一文化需求变化信息,以“艺术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创新求变,精益求精,不仅引导演员苦练唱、念、做、打基本功,培养造就了一批声艺俱全、文武超群的优秀演员,而且组织创作了一批精品剧目。在保留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大胆推陈出新,为单调的单唱式表演加上优美的程式动作和渗透情感的表演,在剧本和唱词编写上更多与现代生活结合,在舞美设计上更加绚丽多姿,使演出备受观众喜爱。
  “文艺创新是粤剧团的灵魂,坚持创新才能让路子越走越宽。”李晓说,粤剧团要在往日的基础上,更深地扎根本土,加强创作力度,挖掘茂名本地优秀题材,做到写当地、唱当地,打造艺术精品,扩大对外交流。粤剧团内设创作部,作品每年不断更新,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过去一年里,桃花粤剧团挖掘本土优质题材,创作大型革命现代粤剧《革命先烈李嘉》。现在剧本已经创作出来,正启动排练,不久后将在广大地区演出李嘉的故事。另外,粤剧团也将目标瞄向《妃子笑》、《冼太夫人》等具有茂名特色的题材,剧本创作工作正在启动中。
  四年的艺术实践证明,桃花粤剧团植根广大农村和基层,挖掘老百姓喜爱的题材,才有广阔的天地和市场。如今,桃花粤剧团深受老百姓青睐,就连香港、澳门的戏剧院也闻风而来。今年,粤剧团和港澳戏剧院签订合同:2017年9月,桃花粤剧团将登上港澳舞台,让茂名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
做大做强 粤剧不缺市场 拟建文化基地

  对粤剧日渐式微的说法,李晓反而觉得粤剧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需要通过创新来挖掘。
  她说,自创的好作品永远存在市场,桃花粤剧团每到一地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凭借好作品的口碑,订单不断涌来,2017年3月份前的档期都排满了。可见,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
  这就要求粤剧团不断创新、勇于创新,通过作品获得认同。针对群众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桃花粤剧团也准备壮大自身,打算在茂名建立一个大型粤剧文化基地,集创作、培训、网络、表演于一体,让众多粤剧团进驻到基地,形成粤西粤剧文化中心。目前,粤剧文化中心选址已经完成,各项工程正在筹备中。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茂名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
近两年来30余件文艺作品获国家和省级大奖

  桃花粤剧团的成功仅仅是茂名完善群众文化生产机制的一个缩影,用李晓的话来说,“宣传部在各方面提供了极大支持,鼓励创作精品粤剧”。李晓称,近年来,广东省文化厅、茂名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前来调研时,均对创作精品粤剧提出建议,为粤剧团未来的发展点明道路。近日,茂名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将到粤剧团进行调研,帮助茂名的粤剧在艺术上迈向更高峰。
  据悉,近两年来,茂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大力推动、创新、完善茂名市群众文化生产机制,优秀文艺作品生产水平与大型群众活动组织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全市共有30多件作品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2016年是茂名群众文艺创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层出不穷的群文精品,也让“文化茂名”的形象越来越丰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闪亮。优秀获奖作品在全国各大舞台登场演出,为茂名打造群文精品展演平台增添了信心。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茂名搭建了“订戏会”“悦动茂名”等平台,致力于营造文艺创作环境,让创作扎根于基层土壤,服务于广大民众。如今,桃花粤剧团在这种氛围中脱颖而出,日后将有更多的“桃花”为民绽放。

作者:全良波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