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曾有幸参加报社优秀通讯员表彰会,便有机会相识了年逾八十的徐老(徐永锐,原高州师范学校校长)。只见他精神矍铄、才思敏捷,退休已多年,仍然笔耕不辍。他最近见报的《安康是福》,文中提及除每天食品多样化,且每天必吃几样食物:一个鸡蛋,一杯酸奶,三个核桃,三片酸泡姜,五粒酸泡花生米、五粒酸泡炒黑豆,可见他颐养天年,颇有养生心得:食疗总比药疗好。诚然,人有五脏六腑,体质各不相同,补养方法因人而异,但切莫痴迷保健品。
适逢盛世,银龄男女,休养生息,渴求长寿。可步入晚年,自然规律,机体功能下降,容易患病。商家瞄准这群体,保健品层出不穷。固然,有的保健品确实起着“清、调、补”的作用:或清除毒素,或调理肠胃,或补充营养等。可有的保健品并未送达监管部门报备,而是通过传销、直销等渠道流向市场。故此,保健品乱象萌生:有的鱼目混珠,有的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本是保健、养生,却说防病、治病,乃至防癌、治癌,虚假广告把牛皮吹上天际。新闻曾披露:有的商家为谋取高额利润,为让老百姓对产品疗效深信不疑,于是聘请知名人士扮演专家、学者、医生等,鼓噪保健品有各种疗效,忽悠百姓,反正“食不死人”!据报刊登载:有的打着直销的旗号,进行传销的勾当,想方设法掏你腰包。开设讲座,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帮你洗脑;拦路宣传,发给小广告,赠你小礼物;登门套近乎,直呼你爹娘,自称乖孙子。打留守老人、病弱残者荷包主意,更是嘴甜舌滑、死缠硬磨,设下陷阱、诱你上钩。近日看电视,81岁老人遗产只有一屋保健品。商家承诺:活到一百岁,奖励一百万。荒唐说法,可恶至极。其实身边也不乏个案:本人单位一同事,退休之后闲暇无聊,每天早上兴致勃勃,往邻街听保健讲座。那里老者人头涌涌,需分两批入内听讲,讲授者唾沫横飞地推销保健产品。洗耳恭听近两小时,结束可领取鸡蛋或面饼各两个,免费赠品不领白不领,为此同事乐此不疲。其实“天上哪会掉下馅饼?”或许领多了怪不好意思,或许听多了受到感染不再抗拒,或许受多买多送的诱惑,陆续有人掏钱买产品。可推销员岂肯善罢甘休?于是由推销产品到所谓投资理财,带大家参观灵芝种植基地,免费乘车就餐兼有赠品。大谈灵芝产品开发前景,参与投资回报利率可观等等,不少人信以为真,于是同事也随着入股数万。一年半载回本过半,可随后被告知推销员卷款走人,杳无音信不知所踪。你想赚他利息,他欲占你本钱,结果“贪”字写成“贫”,同事经济损失惨重,夫妻吵骂家中鸡犬不宁。
人上年纪,渴求长寿,害怕患病,可以理解。根据医嘱花小钱、买少量对症的保健品服食未尝不好,若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再继续购买。这样既不浪费钱财,又不至于变成垃圾品。千万别听从鼓舌诱惑,用巨额购大量的各种保健品,一日三餐轮着把保健品当饭吃,这样非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甚至加剧衰亡。故此,切莫痴迷保健品,花掉一生积蓄,酿成晚年苦果,不足取呀!
老人切莫痴迷保健品
作者: 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