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猪年正月十五又来了,正月十五是吃汤圆的节日,象征团团圆圆。过完正月十五,年才算过完了。
多数地方的汤圆都是甜的,而高州人却爱吃咸汤圆,高州人把咸汤圆叫作“味水圆”。听过从台湾回来的老一辈高州人讲过一个故事。解放前高州城里有两个小贩挑着担子在九街十二巷中叫卖味水圆,一个人拖长了声音叫:“水——圆——!”(谐音“衰完”)另一个则叫“味水圆——”(谐音“未衰完”),两人悠长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令人忍俊不禁。
说起“味水圆”能引起许多高州人的回味与共鸣,那些年,高州味水圆飘香了无数高州人的记忆。
“味水圆”馅料以鲜肉为主,有的会在肉馅里拌上一点点葱。汤圆做好用清水煮熟之后,另外加上浓汤。上好的汤是鸭汤或者鸡汤,其次是骨头汤,配以芹菜、葱末或香菜作点缀,搭配出相互兼容的食色美味,吃得满口留香。
少小时,家里做“味水圆”是一场隆重的盛宴。先要选好香粘的大糯米,然后去有碓臼的地方排队舂米打粉,打好粉,还要把米粉晾好,以备正月十五食用。做味水圆跟做籺一样,“搓粉”是一个硬功夫,手劲不够粉搓得不好,味水圆外皮就不够好吃。最好的粉团是“擂粉”,就是先用一小把粉放在锅里加水煮成糊糊,把糊糊倒在干粉上,再加水之后搓成粉团。家里有条件的,擂粉时加上一点猪油,做出的汤圆更加滑嫩好吃。如果想省功夫,直接用热水搓粉也可以,但如果用冷水,做成的汤圆也会爆裂,不好吃。
那时我长得还没有灶台高,每次家里擂粉时都守在灶头旁边,踮起脚看外婆擂粉,等擂好粉之后吃粘在锅里的焦粉锅巴,那也是小时难以忘怀的美食。
家里做味水圆一般配的是鸡汤,因为过节要杀鸡祭祀,鸡汤是必有的。吃一次,回味一年。
长大了离开娘家,婆婆家的除夕和元宵节都吃味水圆。掌勺人是婆婆,她守在灶台旁,把一只只白白胖胖的味水圆放进锅里,煮到味水圆浮起水面时加一点冷水,味水圆又沉下去了,煮到第二次浮起又加点冷水,煮到第三次浮起就可以起锅了,这样煮出的味水圆特别好吃,一碗碗盛出来,一家人在舌尖上吃出一年圆满与幸福。
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味水圆不只在除夕和元宵节才能吃到,糯米粉也不再需要去有碓臼的地方排队舂米了,有机打粉,商场里也有现卖的粉,想吃随时可以做来吃。我有个何同学曾在高州做过厨师,辗转又去了佛山当厨师,在佛山南海经过淬炼苦拼,又华丽转身做了一名“大状”。何同学有时闲来心情好,会给佛山南海朋友露一手厨艺,其中就有“味水圆”。南海人吃着何大状做的“味水圆”觉得很赞,但又觉得迷茫。广东俗话说食在“南(海)、番(禺)、顺(德)”,南海人一贯以本土人厨艺高超对美食享有心得而自负,他们却完全想象不到“味水圆”那种味觉搭配,他们习惯的汤圆都是甜食,向来都以小食的姿态出现在餐桌,不像茂名人那样,将其推到了主食的位置。每每提起那次食高州“味水圆”,何大状都非常自豪。
美食也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我们吃的高州味水圆不仅仅是美食,还有一种故乡的情怀。
家乡美食味水圆
作者: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