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缅茄
明朝万历年间,一位官员从云南回到高州,带回两颗缅茄子。
他当然知道它的珍贵。缅茄树只长在缅甸、泰国、越南,当时中国还未曾见。
一颗用来试种,却久不发芽。一颗系上金丝银线戴在娇儿身上,显出他的荣华富贵。
不料不久缅茄子失落,诬为侍婢所偷。
婢女屈打不成招,竟被活活打死。
几年之后,儿子床下却长出一株缅茄幼苗。再后来,就有了这棵参天古树。
一棵含冤树,让多少投诉无门的人,到此含冤哭诉。
一棵珍稀树,又让一方土地独享福荫,声名远播……
认识高州缅茄,是很小时候的事了。
那枚拇指大小的扁椭圆形的缅茄,金黄色腊质蒂头上,竟然精雕细刻着亭台楼阁、花鸟虫鱼或山水人物。
让人爱不释手,我却无法到手。
我来到高州缅茄公园,站到这棵高大的缅茄树下,已是几十年后。
只见它枝繁叶茂,苍劲挺拔,怎么也不像420多岁。
据知它花可泡茶,籽可入药,全身是宝。
那位不屈的婢女,成了缅茄姑娘的雕像,诉说着离奇的身世
如今,缅茄工艺品已列为全国著名土特产,远销海外,饮誉全球。
还曾经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
面对缅茄树的血泪帐,不禁悲上心来。
看到缅茄子的光彩史,我又喜笑颜开。
尽管,我手中仍然未能拥有一枚缅茄子。
不过幸运的是,我的心中,已把它珍藏了几十年……
化州橘红
闻名四方的“化橘红”就是化州橘红,化州特产的橘红。
它是化痰止咳的神药。这一点,早在1700年前的晋朝就知道了。
当然,此前的千百年,并没有被人知道。
这种表皮长有白色绒毛的野生柚子,便空有救民之心报国之志,而没有用武之地。
幸好有了罗辩,是他发现绒毛柚子的奇特功效,还垦地手植了千株果树,治愈患者无数。
疗效最好的是它的皮。晒干后略呈红色,且有吉祥之意,诞生了“橘红”的美称。
于是流过的江成了罗江,筑起的城成了罗州,后来又叫做化州。
这种奇果只有化州才出,这种神药只有化州才有。“化橘红”从此天下扬名。
多少年的积累。多少人的口碑。多少代的传承。
走进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走进了明清皇宫成了贡品。后来,又走进了《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
现在,被制成药品、食品、工艺品,橘红瓶、橘红罐、橘红烟斗、橘红念珠也在源源不断地涌现。
它的身上还有多少潜能?谁能说得清还会有什么奇迹发生?
我到了化州,才终于亲近它的面目,及它的身世。
读到了一部特产的发展史。
似乎,也隐藏着一部人才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