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文艺作品

吃粽子齿留香

2021-06-14 10:54:54 来源:茂名日报

  “五月五,吃粽子,艾草香,五毒避。”每年的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盛夏的一个隆重的日子。许多风俗习惯,已深深扎根在民众的心里,挥之不去。端午节,吃粽子,那当然是重头戏。不瞒你说,有一年我竟然吃了一个没有煮熟的粽子。

  记得那是1969年,我刚读小学三年级,一天中午午睡醒后,准备回学校,看见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又是浸糯米,又是洗粽叶,一股清香扑入我的鼻子.那真是未吃粽子,却已是齿缝留粽香。正当我呆呆地站着,想入非非时,妈妈就猛然地提醒我:“阿民,还不回校干啥,馋猫,放学早点回来就有得吃啦,还不快去……”我一听这话,满心高兴,就撒开双腿一溜烟地跑去学校了。

  好不容易等到学校放学的钟声敲响,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家,那时我的心情又喜又焦急。一进家门,就看见妈妈和邻居的几个阿姨正围坐在桌子旁:有说有笑地包着粽子。用手把几片粽叶子一收拢,拉出金色的竹篾片,轻轻一绕,用劲一拉,一个饱满结实的粽子就包好了。

  桌子中间放着满满的一盘粽子,泛着绿色的油光,棱角分明,十分惹人喜爱。我放好书包,来不及洗手,就随手拿起一个最大的粽子往外跑,当我跑到我平常玩耍的地方时,叫来了我的好朋友——阿德、阿钢。他们一看我手里拿着一个粽子,就嚷嚷着要吃。我马上打开篾子,当金黄色的粽肉露出时,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糟糕!原来这粽子还没有煮,还是生的。但我们还是把粽子分为三份,努力把它咽下去,绿豆份、红豆的清香,花生的脆香,糯米的甜滋,还是使人吃起来,感觉蛮好的。结果,这没有煮熟的粽子,我们津津有味,有滋有味地把它吃下去了。要知,那时,只有“过节”才能有粽子吃的啊。况且,那个年代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有东西吃,不管是生,还是熟,就已经够满足,是很好的享受了。

  吃完这生粽子,我拍拍肚子,回家去。妈妈在厨房里添着柴火,煮粽子,“劈哩叭啦”的火星混杂着浓浓的香味,在我的鼻子里久久地停留着。“阿民,你刚才拿的那个粽子呢,那是生的……”“妈,我已吃完了”我骄傲地说。“哎,你这孩子,饿得馋了。”妈妈拍拍我的脑袋,笑眯眯地说。

  “阿民妈,来尝尝我家的粽子,刚才我家的小钢说,他和阿民吃了一个生的粽子。”“哎,这孩子想吃粽子想入迷了,结果一回到家,就问都不一问,拿起粽子就走了,好在我包的是绿豆粽,”妈妈笑嘻嘻地说。“哎!孩子那是饿了,如能经常有得吃,那就好啦!”小钢妈妈感叹地说。

  晚上,“开饭啰!”一盒香喷喷,热腾腾的粽子摆在桌子上,我一连吃了几个,毕竟是熟的比生的香啊!

  现在回想起这段往事,有些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在那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正处在长身体的儿童阶段的我,那是常常吃不饱,急于吃饱,如泡沫般膨胀,变成一种非常奢侈的要求。

  如今,粽子由节日的特色产品,变成了日常的生活食品,只要你需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街上都有粽子买,你天天都可尝到粽子,吃得齿颊留粽香。

作者:姚爱民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