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打开微信,一封“@所有人,茂名消防致广大自建房、群租房业主的一封防火提示信”赫然映入眼帘,其中有一条:要把电动车、摩托车在室外集中停放和充电,不得入楼入户,确需在室内停放,停放场所必须用实体墙、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这提示信为市民提高电动车安全防范意识起到了积极的警示作用。
电瓶车推回家里充电,会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这本是众所周知的常理,但心存侥幸者也不乏其人。日前,笔者遇见一个经常把电动车开回家充电的邻居,忍不住向其提起上月成都一电瓶车进电梯后冒烟,只七秒电梯成火海,造成五人被烧伤的事故,那邻居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一定是旧残报废电动车才会如此。他不知道,残旧电动车电池老化,只是引起电动车起火的其中之一原因,而私自改装、充电电路不合格、超负荷用电、长时间过充等等,都会成为电动车酿造火灾的导火索。有鉴于此,消防部门才一直强调禁止电动车在楼道楼梯间停放。打开网页搜索“电动车火灾”字眼,时间由近及远,全国各地因电动车引发的伤亡悲剧触目惊心。电动车规范停放、充电,既是出于为自己安全着想,也是为邻里营造平安祥和的生活氛围的需要。据了解,电动车从起火到烧毁仅需百秒,温度可达上千度,一台电动车燃烧产生的毒气足以使上百人窒息而亡!电动车一旦发生火灾,留给住户的逃生时间少之又少。
我们享受着电动车带来的便捷,也要学会敬畏生命,不要为了防盗或充电方便而把电动车推回家里;邻里之间要互相监督劝导,不要以为事不关己而睁一眼闭一眼,听之任之;小区物业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作为,在楼道、电梯设置警示标志,有条件的最好升级电梯系统,识别电动车,语音警报,让其无法关门或按楼层。居家安全,需要拒绝电动车进梯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