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老师退休了,闲来无事,便在自家阳台上抚弄起蔬菜瓜果来。
作为在教坛上栽桃育李几十年的老师,不一定深谙在土地上栽瓜种果的农事,可凭借着那股执着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蔡老师就是这样不停的劳作着,这个盆里栽了几棵蕃茄,那个盆里种了几根葱儿,品种还挺多的,白菜、葫瓜、蒜子、丝瓜……一年四季,总把阳台抚弄得绿意盎然。
蔡老师的房于我楼下,我平时出入,见其经常在忙碌着,也不大在意,总认为她是在打发时间,寻找寄托,锻炼锻炼身体罢了。
直至今年,蔡老师在一个原本栽花的瓦盆上,种植了一株冬瓜。瓜苗长势旺盛,仅仅个把月,瓜藤不仅蔓尽自家阳台的防盗网,还继续向右延伸,把邻居的阳台也遮蔽得严严实实。夏去秋来,骄阳仍然似火,这茂密的瓜苗,给房间带来丝丝凉意。渐渐地,瓜藤上结出五个冬瓜来。瓜果吊在空中,风儿吹过来,轻轻摇曳着。为了确保瓜果不至坠下砸坏,蔡老师及邻居都在瓜果底下装上了托儿,把瓜果牢牢托住。瓜果天天长大,每个都长成了几十斤,过往行人无不啧啧喝彩。
看着大大圆圆的冬瓜,再去看那撮泥土,无不感叹这泥土的神圣,这也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往事。那是读小学时,我与几个堂兄弟到村后的山上开荒种地。记得我们种的是木薯。我们选择一块较平整的地,除去草皮,把土翻松,做成畦状,然后把大人留种的木薯茎,砍成近尺长,斜栽进去,再浇上水。水是到山脚下的沟渠挑的,路途远,上坡路,我们挑得满头大汗。后来的挑粪也一样吃力。可是我们都不叫苦叫累,用手抹一抹额头上的汗珠,又继续往上挑。
我们当时的唯一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劳动有所收获。
木薯从发芽、长叶、抽茎,至长到比我们还要高出很多。我细心抚弄着,不放过一根小小的杂草。晚上放学后,总要上去看看,欣赏一下自己的杰作。木薯是根果作物,由根生长成薯。薯渐渐长大后,会把土壤撑开一条裂缝,这时候必须培土。有时候好奇,干脆从缝隙中扒开土块,看看薯果长多大了。觉得长大了,还会在兄弟面前炫耀一番。兄弟们在羡慕的同时,也会悄悄地加水加肥,不甘落后。
木薯收获的场面是令人兴奋的。我们翻开泥土,把木薯挖出来,挑回家里。看着金黄色的,大大的,长长的木薯,兴奋感、成就感、荣誉感充满心头,这毕竟是自己亲手创造的第一笔财富啊……
蔡老师的冬瓜收获后,打电话让我妻子去取点煲汤。我说去取吧,多一些人分享一下她悠闲的劳动成果,她内心会更愉悦,更幸福的,少吃多香呢。
喝着蔡老师种的冬瓜汤,想起少年时种木薯的经历,再次走到蔡老师种冬瓜的那撮泥土前,我感慨万分,多么神奇的一小撮泥土啊。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土地,是的,只要有泥土,有水,有阳光,勤劳智慧的人类是不至于饿死的。这也让我想起了母亲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土面好求。
土面好求
作者:□许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