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脑进入千家万户的今天,我想到了印刷业的飞跃发展。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活字印刷,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印刷业是一个重要行业,新中国成立后,印刷业不断发展,对此,我深有体会。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在信宜县人民银行工作时,见到秘书股里固定两个缮写员,负责刻蜡板和油印文件。1957年,我在洪冠营业所当负责人,向县支行写了一篇1000多字的《十天战果》的工作汇报。文中记叙了在区委的领导下,依靠乡村干部,广泛发动群众,经过全所同志的努力,提前10天超额完成了当月的储蓄和收贷任务。县支行在8月《旺季工作通报》第17期用蜡纸刻印发表。这是我写的第1篇公开发表稿件,虽然是蜡刻的,但给我很大的鼓励,我从此学习写稿。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高州县财办工作时,由我负责编印《高州财贸》刊物,以便交流财贸工作经验。那时文印工作由县有关部门统一安排,只有一台蜡纸打印机,是10个科(室)共用的,文件又多,由主任统一安排,按先后缓急打印,我编印的那份刊物因时效性不强,往往被排在后面,打印出来已成为历史资料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辗转贵州和雷州后来到石鼓煤矿,负责秘书工作,又由我负责主编《矿工简报》,同时负责通讯报道工作。那台蜡纸打印机要负责全矿的文印,只有一个打字员,要先打印文件,后打印简报。报道稿件只能靠手抄,或复写后发出,错字、别字、漏字时有发生,错了又用涂改液改正,或在空格另加一行字,给编辑审稿方便。
1984年3月,我来到茂名市人大机关工作,曾任党组会议、常委会议、代表大会的记录员。还参与起草《人大志》以及有关决议等各项工作。每次召开会议,我都被安排到秘书组负责资料工作,把文件初稿写出后交文印室打印。为了保证文件规范性,要送印刷厂排印,只见车间工人站着一粒粒捡(一个个字捡来排好)字,把大样排出来后,转入校对程序。一校厂方负责,二校我们负责,三校领导把关。每校一次,改正一次,连续几晚加班,才由领导签字付印。
现在普及了电脑印刷,每个科(室)都有电脑,还见到大街小巷都有电脑印刷店,各种字体、各种规格,一压就出来,又快又好。科学技术进步了,蜡纸打印机已经成为老景物。
回忆印刷业的发展
作者: 何廷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