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家乡年例之时,我应邀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母校——下塱小学,出席了“下塱小学教育基金会”筹备会。学校的两间教室,基金会筹备组以“王光汉先生纪念教室”、“王容文先生纪念教室”命名,表达了同学们对两位恩师的缅怀和纪念。
关于王光汉老师和王容文老师,我想说的很多,但纸短情长,唯撷取他们事迹之一二。我以为,尤其在爱生和敬业这两项,两位先生可以为老师之范。
我的小学一至三年级是在龙墩“耕读小学”就读,由王光汉老师启蒙的。当时先生一人,教语文、算术、写字、图画、体育、唱歌、劳动等所有科目,既是老师、班主任,又是校长。三个年级同为一老师,一个级在上课,另两个级的同学就自习做作业。二十多个顽皮蛋由先生一人负责教学。他给同学们在黑板上画中国地图,讲他的革命经历;在黑板上默写出歌谱,教我们认谱,教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义勇军进行曲》等部队歌曲。每当上课,教室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激情澎湃,二十多个顽童的注意力,无一不被光汉先生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感染着、牵引着……我一年级时,就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的基础知识,背熟了写字笔顺口诀。王先生渊博的学识,在那时当地的小学里,特别对一个自然村的耕读小学来说,是极其难得一见的!
三年级下学期,龙墩耕读小学合并入下塱小学。曾记得,在龙墩耕读小学时,有些同学的家长实在负担不起每学期一元几角钱的书簿费,我却从不见王先生催缴追讨过。我估计,他是把家里种植的小香蕉卖了,为他们垫付了费用。
小学五年毕业后,我便开始在下塱学校的两年初中学业。容文老师便是我初中的语文和物理老师,并兼任班主任。他大约是1972年高中毕业后回乡,不久就凭他文理兼优的成绩,被聘为民办教师的。容先生对学生的严爱和责任心,是我最为铭记的。
读初一时,同学们大多无心向学。先生则通过学农劳动与学生们交朋友,循循善诱我们要认真读书。他教我们初中语文,强调字词句的日积月累,侧重背诵课文和强化作文训练;他教我们物理,则尽量用生动直观的实验作示范;他当我们班的班主任,强调集体荣誉和团结一心。其时,我因学习成绩较为拔尖,有幸得以自由出入先生房间,面聆教诲。因此,亦能近距离地切身感受先生对诸学子之拳拳爱心。
我此生有幸得益母校恩师言传身教,当时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可谓独占鳌头。1979年秋天,我有幸成为恢复高考以来,下塱学校毕业生中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且高考成绩超过重点大学录取线。这得益于王光汉先生,还有王容文先生为我们打下的较为坚实的文字基础。
故地重回,师恩浩荡,母校的春风化雨之功,没齿难忘!饮水思源,我对母校充满感激,充满怀想,充满期待!两位恩师在天之灵,定为今日下塱小学的蓬勃气象而欣慰。
从来不会忘记
———献给母校和恩师
作者: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