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文艺作品

火刀·火笼·蔑白·竹搞

2018-07-30 01:12:13 来源:茂名晚报


  我生在旧中国,那时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还是沿袭着很原始很落后的生活方式。
  我读书时,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祖先会“钻木取火”。新中国建立前,我看到村中家家户户都是“火刀击石取火”。火刀(用铁打成二至三厘米长的薄片)、火石(山上露出地面白色的石英石)、火纸(用嫩竹制成的纸)等是击石取火的工具。我看到父亲经常有节奏地用力挥舞着火刀,撞击着白色尖锐的石头,耀眼的火星四射,打了几十次火纸才会点燃。我觉得很好玩,就叫他教我。他说,把火纸卷成圆条状,放入小竹筒,点燃一头火纸,然后把它拉入竹筒,火熄灭留有纸灰,把石贴近纸灰,用火刀击石,火星射中纸灰,纸就会燃烧。我学了很久才学会,父亲赞我好学,有耐心。以前父母不在家,做饭要去很远的别人家“引火”,我学会火刀击石后,从此方便多了。
  那时的冬天不但特别寒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当时农村流行不少气象谚语:“冬在中,十个牛栏九个空”(冬至若在农历十一月中旬,多数耕牛会冷死);“冬在尾,赶快卖牛添棉被”(冬至在十一月下旬,特别严寒,没钱就卖牛添置棉被);“未食五月粽,棉衣未好送”。贫苦人家缺少被子,在“禾草窝”睡可御寒。衣服单薄,白天休闲,无论大人小孩,就靠“火笼”驱寒,去到哪里,火笼提到哪里,寸步不离。火笼是用竹篾织成的小笼子,底部放着像大碗一样的瓦盆装炭,有柄可提着。母亲曾叮嘱我们兄妹,不能把柴放入笼里烧,更不能把笼放入被窝里睡觉。而我和哥哥把母亲的话当作耳边风。严寒的一天夜里,哥哥把火笼放入被窝里,烧着被子了,幸发现得早,才未酿成大祸。我曾把柴放入笼里烧,把篾烧光,那个火笼报废了。
  我家有个很大的竹园,爷爷经常斩竹削篾织箩、篮子等。竹全身是宝,竹表面韧性很强的那层叫“篾青”,可用来织物,内层很脆的叫“篾肚”。爷爷把篾肚斩成六、七厘米的小长条,称作“篾白”,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厕纸;把篾肚斩成一米多长,放入池塘浸几天捞起晒干,就成“竹搞”。我家厕所在屋外边,夜晚我若去厕所,母亲把多条“竹搞”扎在一起,点燃成“火把”照明陪我去。若遇稍大的风,火把就会熄灭,需要再点燃。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用上了迅速快捷的打火机、柔软的厕纸、不怕大风吹的手电筒,穿上了暖烘烘的冬衣。那些原始落后的生活方式,也随着时间的消逝一去不复返了。


作者:​ 车树才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