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农家再熟悉不过的蔬菜,一年生,介于草本和木本之间,有着茁壮的枝干和茎叶,成熟的茄荷就如一株株小树。当然,要培育长大也不是一件易事。小小的茄秧柔弱,叶子易被蚕状蚜虫咬噬,甚至被“地老虎”(一种褐色软体害虫)在根部咬断主茎,需要悉心培养。记得小时候,母亲农活再忙,一早一晚也会去菜园忙碌。抓茄秧叶上的蚜虫,挖茄根部位土壤中的地老虎。待长到约一尺高时,又要为茄荷根部除草、施肥、培土。培土的目的是防止茄荷挂果后,不胜重负而倒下。再在培好土的茄荷底下铺上一层厚厚的割来的青草,以利于抗旱。这一切完成,茄荷也就开花结果了。
茄荷的果实在旺季(夏天)硕大、肥腴,犹如一只只椭圆的小气球。一棵不算很大的茄荷上,枝桠旁逸斜出,每个枝桠上都会挂着一两个茄子,欲把枝桠压弯。这时茄子多到吃不完。为了避免茄子老去,母亲会摘下多余的茄子,用菜刀切成半寸宽厚的条状,放在肚篮(一种中型篾制晒具)里拿到太阳底下去曝晒。刚切细的茄片外皮紫色,肉是乳白色,晒干后就成了黑色,干枯类似于干豆荚。别小看了这其貌不扬黑不溜秋的干菜,用水一浸泡,拿菜油放在锅里炒炙,加上大蒜和少许辣椒,那味道比起新鲜茄子来一点也不逊色,是早餐吃稀饭难得的佳肴。
和其它瓜果不同的是,茄子不会瓜熟蒂落,即使老了,也会挂在枝头,必须和蒂一起摘。茄子的蒂部有四五瓣像花瓣一样的青皮,就是原来开花时的花蒂。青皮不长,粗糙,裹住了茄子的顶部,也可以吃。母亲在切茄子时,会先把青皮剥下,撕成几片,和茄子一起炒。而我也很喜欢吃这青皮,感觉又是一种滋味。
夏天过后,茄子生长所需的热量不够,生命也走向衰老,母亲不会再给它们施肥了,但它们照样开花、结果。只是这时的茄子产量低,个头也要小许多。以前三两个茄子可炒一盘,现在可要五六个。个头虽然小了,味道却没变,或者说味道更特别。多了夏茄子没有的青涩的香味,而且肉质也显得特别嫩。由于产量不高,所以不能餐餐吃到,这更显得珍贵。小时候,中午吃饭如果有一盘秋茄子,那该是很好的佳肴。难怪在艰苦的战争年代,红军战士们天天“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忘不了秋茄子,长大了,我离开了家乡,很少能吃到秋茄子了,但那清香味道总缠绕于齿颊间,永远飘荡于我的记忆中。
秋茄子,味道香
作者: 余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