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新闻报道

茂名非遗美食亮点纷呈

2020-01-14 23:47:08 来源:茂名晚报

非遗美食之一:籺。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吴昊 摄


   舌尖上的非遗,你试过吗?连日来,茂名体育中心人气十足,2020年茂名美食周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品美食。当中的茂名非遗美食展区亮点纷呈,除了美味的食品,还有丰富的饮食文化、传统的手工技艺等宝贵的精神粮食,为广大市民呈现了美食与非遗的完美结合。

  非遗美食展区火爆市民体验非遗魅力

  昨日,记者来到茂名非遗美食展区,该展区分为展示展销区和品尝区。一进展区,四个正在“忙活”着的雕像随即映入眼帘,他们展示着月饼这种传统美食的制作流程。拌馅、开饼皮、包饼、印饼,让前来逛美食周的市民对月饼有了全面的认识。除了月饼,现场还展示了隔水蒸鸡、拖罗饼等美食的制作技艺。同时,展区对艾籺、怀乡鸡、古粽籺、博贺飞鱼、柴枪粉、镇隆鱼古等地方特色菜设置了详细的图文说明。只看介绍就让人食指大动,恨不得马上就品尝一下。在品尝区内,非遗美食应有尽有,市民们正左捧右拿地开吃呢!

  现场还设置了网红打卡点,不少小朋友到展区内体验做籺的乐趣。欢乐的气氛、丰富的美食、传统的文化,都成为了市民狂晒朋友圈的热点。“美食周内容真丰富,在品尝美食前,先品精神食粮。通过各种各样的茂名本地美食的展示,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家乡传统文化和美食背后的故事情怀。”市民庞小姐说。

  市民张先生说:“老一辈的手艺传承下来,成就一道道美食。民以食为天,非遗美食更不可少。”

  不少市民也表示,以前逛的美食节只能满足口福,没想到这次的美食周却打开了一场从舌尖到心灵的饮食、文化之旅,点赞!

  我市非遗资源丰富省市级非遗美食多

  记者了解到,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热情显著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融入我市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中。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17项、市级4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16人、市级56人,初步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那么,茂名的非遗美食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A 化州拖罗饼制作技艺

  化州拖罗饼制作源于我国盛唐时期。其制作工艺非常讲究,主要以上等的面粉作皮面,精选椰丝、叉烧、伍仁、芝麻等作馅料,饼皮经过独特的配方揉搓精制而成,馅料分别经过浸、洗、炒、凉、拌等多重工艺,再经过包、印、烘工艺成型。其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全手工制作,目前还没有机械设备可代替生产。化州拖罗饼色香味美,为化州所独有。千百年来,化州拖罗饼以其考究的制作技艺和独特的口感风味而饮誉粤西。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 电城炒米饼制作技艺

  炒米饼古称”干粮”,历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便流行于粤西(古称高凉郡)一带,其发源地在冼夫人的故里——电白电城。用大米炒熟磨粉后做成饼团再以柴火或木炭火烤干备用,将士出征时随于身上。大米经过炒香加工后具有丰富的营养,香脆可口。后人传承了这一制饼技艺,子嗣相传。到了明清时期,炒米饼用于婚嫁喜庆、丰收庆典、腊月新年探亲访友的手信,此俗盛行至今,具有浓厚的邻里乡情。2015年被列入第六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 笪桥隔水蒸鸡制作技艺

  笪桥隔水蒸鸡始创于明末清初。相传化州市笪桥镇柑村叶氏是当地有名的厨师,将本地家养的各种剦鸡、项鸡加工成一道名菜——隔水蒸鸡。无论是鸡苗、鸡龄,还是选鸡、取鸡、制作都有严格要求。在烹饪蒸制上,要用天然山泉水,将配好料的鸡放入蒸具内,用武火加热,沸水蒸汽18-20分钟。色泽微黄,香味诱人,肉质鲜美,皮爽肉滑,原汁原味,并且油而不腻、芳香满口,甚至连骨头都有香味,极具吸引力。它的烹饪技艺在南中国粤、桂、琼民间一直流传了五百多年,并形成了独特的水蒸鸡饮食文化,响誉海内外。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D 笪桥黄瓜干制作技艺

  笪桥黄瓜干加工技艺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传,笪桥镇盛产黄瓜,为方便储藏,当地农民开始制作黄瓜干,随着其工艺水平的提高和功效的发现,当地农民争相效仿制作。黄瓜干制作工艺讲究,精选当地优质的鲜黄瓜,经过烫、浸、晒、烤、压等工序反复加工而成。其独特的加工方式,使笪桥黄瓜干产生了独特的功效,不仅具有除热、利水、解毒,治烦渴、咽喉肿痛、火眼、汤火伤等疗效,还能增进食欲,增强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促进妇女产后身体机能恢复。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E 化州大月饼制作技艺

  据明清时期出版的《高州府志》和张氏族谱记载:“广之月”大月饼源于我国南朝的梁、陈时代。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自古以来就是化州乃至广东粤西地区的著名小吃,是化州人民引以为豪的地道特产。从外观上说,其色泽金黄,形似明月;从口感上讲,其皮脆馅香,味美无比。大月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相当高的民俗学研究价值,既是化州饮食文化的重要标志,又是研究粤西地域文化、烹饪技艺的宝贵资料。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F 橘州田艾籺制作技艺

  橘州田艾籺始创于清光绪13年(即公元1884年)。当时化州良光一位名为黄海芸的亚姨和她的丈夫张廷栋在良光圩开办了一间小吃摊档,名为“良光田艾籺”,本着药食同源的传统,化州地区的人们把田艾融入到田艾籺食品当中去,重要日子都少不了田艾籺的身影。橘州田艾籺,历经百年沧桑,现已发展成为化州乃至广东地区家喻户晓的一道美食。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技艺价值,既是化州饮食文化的重要标志,又是研究粤西地域文化、烹饪技艺的宝贵资料。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梁奈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