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粤“蓝海”规划带来的新契机,积极实施滨海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蓝色经济亮点纷呈。
我市作为海滨城市,近年在海洋经济总体实力方面不断得到提升,在做大做强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基础上,也改造提升了海洋船舶、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其中海洋渔业、石油化工、滨海旅游、港口物流成为我市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市去年海洋生产总值350亿元,约占全市GDP的13.46%。在海洋经济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下,我市向东向南靠海发展,加快沿海交通和港口建设,在开发利用好国家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落实好海洋督察工作做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加强对涉海工程项目的监管,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渔业水体污染整治,加强船舶污染控制,加快建设渔港监控系统,开展海洋生态保护活动,加强海洋渔业监测和执法巡查。同时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全市现有22家养殖企业被认定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面积约2.77万亩,生产健康养殖水产品约3万吨;100家水产养殖企业获得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57810 亩。198 个产品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年总产量达到5.2万吨;175 家水产养殖单位被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登记备案,面积20 万亩;13个罗非鱼产品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19家企业的32 个水产品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称号。
此外,我市以海洋督察为抓力,进一步提升海洋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全市近岸海域布设了32个水质站位,海洋渔业安全生产通信指挥系统投入运行,推进了我市17个渔业重点镇、村(渔)委“渔村通”项目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海洋环境基本保持良好,各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均满足海域使用要求,海洋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