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茂名库 > 信宜市库 > 新闻报道

追本溯源: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原生动力

2021-06-18 08:52:00 来源:信宜融媒体

  “从千里万里归来,我梦回故乡。威远楼悠远的钟声,咋就和历史这么久长;尖底彩陶上绚丽的波纹,咋总在我的血脉中流淌;李家龙宫缭绕的香火,咋就诉不尽根脉绵长。啊,陇西,我的故乡!游子怎样才能诉说尽衷肠?啊,陇西,我的爹娘!想起你,想起你我总是热泪盈眶。从千里万里归来,我梦回故乡。仁寿山不屈的脊梁,咋就和父老一样刚强;文峰塔下来往的客商,药乡总把一方儿女滋养;巩昌雄镇美丽的山川,咋总在我的心中珍藏。啊,陇西,我的故乡!游子怎样才能诉说尽衷肠;啊,陇西,我的爹娘!想起你,想起你我总是热泪盈眶。”

  夏夜,清风徐来,菊香农家小庭院在广东信宜城区林立的高楼群中,显得格外平和。而我,正静坐在庭院中的水塔下,举目仰望夜空,脑海中又十分自然地闪出了薛庆余先生的名篇《梦回陇西》。中国甘肃陇西,是我李氏家族共同的故乡,李家龙宫则是我们心中一个永不消失的精神家园。

  6月16日,我的一篇名叫《李家龙宫:全球李氏宗亲共同的精神家园》的随笔在李义先生拍摄的一组精美图片配搭下在信宜新闻第1151期第三版和信宜新闻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不少热心读者尤其是李氏宗亲们对此高度关注,更有热爱故乡的李氏宗亲再次结伴北上陇西,回到李家龙宫探访,缅怀先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历史文化,激励后辈奋发图强,在建设幸福美丽中国的大道上奋力前行。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自古重血脉、明伦理,追根溯源、认祖归宗,祈愿甚深。我的父辈告诉我,我现在居住的菊香农家小庭院所在地如今至少上演了九代人的悲欢离合。大清乾隆年间,先祖从高州大井入籍信宜,就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和发展,至今已历九代。从我父母从生产队分配的自留地中分列出来重建祖屋,我的儿女和孙儿均降生在这座流淌着前辈亲人们辛勤汗水的祖屋。对于这个充满传奇故事和人间真情的农家小庭院,我一直情有独钟。我也希望我的儿孙们能够秉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在耕读文化中自然成长成才,造福社会。

  广东信宜李氏,渊源深远。据信宜二中原副校长李清群考究,元、明、清三朝,有两支陇西李氏先民,一支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七世孙、南方入闽始祖火德公的后人,一支是唐朝中兴名将、西平郡王李晟公的后人,他们先后由福建、江西等地,或因官职调任,或因屈于生活,几经辗转,进入信宜各地。为了传承陇西李氏传统,他们终于在清朝乾隆三十一年(公园1767年),在镇隆八坊村建起了一座以血缘脉起为标志的精神家园——信宜李氏大宗祠(陇西书院)。今年4月,我为此而采写了随笔《血脉里的眷恋:在陇西书院感受厚重历史文化》。这篇随笔发表后,引起李氏宗亲共鸣。今年5月,他们组织了一个由50多人组成的粤桂李氏宗亲代表团北上甘肃陇西,完成了首次回归故乡陇西、寻根祭祖的行程(详见《李家龙宫:全球李氏宗亲共同的精神家园》)。

  信宜李氏大宗祠(陇西书院)历史悠久,作用重大。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知》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质、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陇西书院作为信宜目前不可多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之一,更要肩负起其应有的重大历史责任,引领全体宗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华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陇西书院在传播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上要有更加积极的作为。在这个方面,陇西县李氏文化研究中心、陇西县李氏文化研究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故乡陇西“李家龙宫”的重修和以“李家龙宫”为核心景区打造的陇西李氏文化产业园的开发,都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从千里万里归来,我梦回故乡。威远楼悠远的钟声,咋就和历史这么久长;尖底彩陶上绚丽的波纹,咋总在我的血脉中流淌;李家龙宫缭绕的香火,咋就诉不尽根脉绵长……”遥忆陇西李家龙宫,脚踏信宜菊香农家小庭院,惦念近在本土的陇西书院,我今夜终究难以入眠。于是,我摊开稿纸,源源不断地写下了以上文字。

  本文图片由特约记者李义提供。特此致谢。

  二〇一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写于广东信宜市菊香农家小庭院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