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黎贵莹 通讯员 唐浩铭)“文化广场边上的危旧泥砖房要拆掉”“军地坡一些排水渠也要暗渠覆盖”“还要再次组织宗亲和外出乡贤们捐款”……日前,在信宜市东镇街道六运社区毛家村理事会的微信群里,大家热烈地讨论着。
该微信群的成员有村里的老前辈、外出创业的毛家村乡贤和毛家村理事会成员13人,毛家村理事会成员相约在群里召开这种形式的“碰头会”,商量续建村里的环村路建设、乡村绿化美化等事宜。
理事会的“决议”一出来,村里宗亲组成的“毛家村公益事业群”就热闹起来:“路灯我全部认捐!”“沿河路护栏由我捐赠!”“我捐2000元!”“我捐10000元”……
时间回放到2016年前。那时,进出村里仅有一条不到5米宽的村道,根本无法通车,平时还好,逢年过节村民出行就麻烦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军地坡村民小组长毛建军牵头动员要修路。然而,要建好村里的近1000米环村路,少说也得花两三百万,面临这个犹如天文数字,村里的乡贤和前辈们提议成立“毛家村理事会”,并发出捐款倡议。好事传千里,不到一个月,他们就募足了建设所需资金。同时,他们积极发动外出老板在捐资,要建设信宜范围内最大的村级文化广场。毛家村群众合力建路、建文化广场的例子是六运社区近年来厚植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作用,探索建立“党支部+理事会+乡贤+群众”模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乡村振兴不是政府唱独角戏,而是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群众与政府共建、共治、共享。对于我们六运社区来说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乡贤文化优势,让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人翁’。但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我们党委、办事处不能当‘甩手不管’,应该在必要时候、必要领域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组织推动、社会发动、上下联动等多种有效措施,同乡贤、群众和理事会一道努力,形成新时代具有毛家村特色的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东镇街道党委委员赖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