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文化界,很多人知道向梅芳这个名字。最初是因为她每年都有获奖的戏剧作品,后来,随着其代表作“南洋客”三部曲系列纪实文学作品的面世,她的名字和作品逐渐走出广东,走向全国,甚至是漂洋过海。我与她相识已经二十多年了,她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我觉得,她首先是一个很励志的人。
她的经历,就是一部励志史。
向梅芳,湖南省澧县人,二级作家、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茂名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信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兼作家协会主席、信宜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政协广东省第十一届、十二届委员会委员。这位“外来媳妇”从199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有一百多篇小说、散文、诗歌、戏曲作品问世。我与她相识于她初来信宜之时,而后来又见证了她的每一步成长。
1994年,怀着对爱情的憧憬,她毅然放弃珠三角合资企业优厚的待遇来到了偏远的信宜。可幸的是她没有选择平庸,陷于周而复始的家庭生活中,而是拿起笔,去书写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她开始一边做家务一边写作,创作内容都围绕过去的打工生活展开,其中短篇小说和文艺评论陆续被发表在《人间》《佛山文艺》《外来工》《江门文艺》《珠江文艺》《中国文化报》《广东农村报》等杂志刊物的头版头条,迅速成长为一名面向打工一族畅销的期刊杂志的“打工作家”。
那不断的佳作,每每令我赞叹。
随着她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她也渐渐引起了信宜相关文化部门的关注。后来在机缘巧合下,于1999年3月被信宜市政府作为特殊人才安排进当地文化馆,主要从事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以及群众文艺杂志《信宜文艺》的编辑工作。至此,这位信宜的“外来媳妇”华丽地完成了人生第一个阶段性的成就——从拿瓷饭碗的“打工妹”到拿铁饭碗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成了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虽然这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但其中的努力与奋斗实在令人感叹!
接着,是不是可以混日子了呢?没有!怀着感恩之心,她继续开始了她的奋斗生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不断充实自己,笔耕不辍,在进文化馆的第二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文学作品集。“我通过文学寻觅光,也希望为别人带来光。”是她对自己创作的定位。为此,她把自己的第一本书命名为《为你点灯》。这位湘妹子,又坚定地迈上了一个台阶。
她的知名度开始有了质的提高,作品也更为成熟稳重。自1999年进入文化一线工作以来,她每年都有戏剧小品、小说、报告文学或理论文章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有论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2006年,众望所归的她被推选成为信宜文学界的领头羊——信宜市作家协会主席。这又是一个新的台阶。
兼职信宜市作家协会主席以后,她先后以市作协的名义利用社会力量策划组织举办了多次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如“茂名作家团天马山西江温泉采风暨文化交流活动”“茂名作家团大仁山采风暨文学创作交流活动”“广东网络作家走进山水文化信宜”“游风情李乡,品岭南佳果”等大型文学采风活动和相关的旅游文化征文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她的策划组织下,信宜市率先成功地举办了县级市文学精品奖评选活动——“信宜市第一届文学精品奖”,并在之后让这个活动成为一个常规活动延续下去。同年底,她被选为茂名市人大代表。这个荣誉体现了大家对她的无比信任与支持!
向梅芳以更大的热情去工作、学习与写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得知了广东信宜的“侨乡”身份,也由此对“南洋客”这一特殊群体产生了兴趣。信宜地处偏远山区,并不靠近海洋,却有那么多人漂洋过海。仅1926年一年之内就有近3万人“下南洋”谋生,“这实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为了探寻真相,她多方收集素材,甚至远赴马来西亚,开始了长篇报告文学《南洋客》三部曲的创作。2012年,她被推选为广东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踏上新的台阶,肩着大家的重托,她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调研,关注民生,为民发声。她结合自己的工作以及了解到的当地文化事业发展情况,先后提交了《关于加大对基层文化馆(站)的扶持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财政支持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快包茂高速公路粤境段建设速度的建议》《关于将茂名至云浮的高速公路列入<广东省高速公路网>,以交通扶贫的方式助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大对全省重点生态功能的支持力度的建议》《关于尽快启动云茂高速公路建设的建议》《关于切实重视重用专业人才的建议》《关于切实加大力度保护广东历史建筑的建议》《关于加大力度扶持山区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的建议》《关于提请省委省政府督促地级市落实基层文联建制的提案》《关于加强我省中小河流治理的建议》《关于更科学地发展我省旅游业的若干建议》等30多件等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密切相关的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并强力推动解决了全省10个欠发达地级市作家协会的日常活动经费问题,一直为群众文化工作和文学事业的发展繁荣做着不遗余力的努力。
2017年,她被推选连任第十二届广东省政协委员。
辛勤的劳作结出丰厚的硕果。向梅芳先后在2004年和2006年被中共信宜市委宣传部、信宜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07年底荣获广东省青年文化名人的光荣称号;2014年被评为信宜市第二批市管优秀拔尖人才;2015年被聘为广东文学院第五届签约作家;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
她曾连续三次获得广东省群众文艺创作作品评选一等奖,分别是话剧小品《爱的方舟》、音乐小品《女生宿舍的秘密》和小品《保姆的儿子》,还有论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2008年主编的《走进信宜》一书,一直被当作了解地方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南性读本而广受欢迎。2015年,她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南洋客和他们的后裔们》(上、下册)出版发行,加上此前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百年风华——李孝式传奇》,向梅芳历时近7年采访创作纪实文学“南洋客”三部曲正式宣告完结。这一系列作品被文学评论界誉为“第一部真实地反映规模巨大的华裔‘南洋客’历史面貌的长篇报告文学,以典型个体为切入点,全面地反映了‘南洋客’们一段非凡而壮阔的集体生命史。”其中第一部《百年风华——李孝式传奇》先后荣获湖南省第九届丁玲文学奖和广东省首届“有为杯”报告文学奖,后两部《南洋客和他们的后裔们(上)——广东人的马来亚往事》和《南洋客和他们的后裔们(下)——远去的南洋》公开发行后中国新闻社对她进行了连线采访,以通稿的形式发表了题为《南洋客作者向梅芳:历史不该被湮没》的文章。人民网、新华网等全国各重点媒体纷纷进行了转载,该书荣获了湖南省第十届丁玲文学奖提名。2018年出版了散文集《此在与远方》,现正在进行长篇小说《最后的乡绅》(暂命名)的创作。
一步一个脚印,她的成长激励了无数的文学青年,追随着她的脚步追寻心中的梦想。
在我的印象中,她又是一个无比纯粹的人。
面对着她,就像面对一汪清泉:质朴,纯洁。初识她时,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澄澈的眼睛,率真的语言。
当时,我在《江门文艺》上看到了一篇不错的文章,最后看到作者标注的地址居然和我工作的地方是一样的!爱好文学的我正苦于难觅文学之友,一番打听我终于找到了她。那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农村的条件自然是极差的,但她的眼里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我们有时会一起谈天论地、谈古论今,交流中完全没有矫揉造作,是那般的自然、舒服,彼此间没有半分害怕说错话的尴尬。日常的言行举止显出她的性情率真,对人对事都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在她成长的道路上有那么多的人愿意成为她的朋友,我想与这一点是密不可分的(这也应该是我们的友谊能持续二十多年的原因吧)。正所谓“文如其人”,在她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正是她精神世界的写照。由于她的坚持,她错过了很多。经常有老板请她写文章帮他们宣传产品,或者代笔写自传,但都被她拒绝了。“我有很多机会发财的。”她曾向我“炫耀”,接着又坚定的说:“但是文学是不应该被铜臭沾污的。”
她不仅热情、真诚,还是一个认真负责、积极进取的人。
在写作上,她总是那么的认真负责。她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部作品,都是在积累掌握了大量的素材之后才动笔,所以她的作品才能让人感觉那么的真实感人。她在写《南洋客》三部曲的时候,为了探寻真相,在7年间,先后5次远赴马来西亚实地采访并收集素材,共撰写了60余万字。她的采访对象不仅有马来西亚的政坛领袖、商界大亨、著名侨领等,也包括公司职员、种植园主、抗日老兵等。
在工作中,她兢兢业业,用十二分的热情去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从信宜市人大代表到省政协委员,她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如果你以为她是一个不苟言笑的女强人,那你想错了!其实生活中的她是富有情趣的。作为一名知性女子,她的衣着总是优雅得体,脱俗而养眼;说起话来快言快语却又常令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她的家永远那么的温馨舒适,让人舒服得不想离开。
忙里偷闲之时,她曾在信宜火车站旁开辟了一个小菜园,体验那收获的艰辛与喜悦,寻找那创作的灵感火花;她还牵头成立了一个乒乓球俱乐部,据说技术不错,其业余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一只流浪的小猫触动了她的内心最深处,于是这只小猫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被取名为小白……
花自芬芳品自高,向梅芳自以她的才华、魅力,散发着她的芬芳。
梁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