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赏花,六月品果。
六月,钱排漫山遍野的三华李树硕果累累,一树树、一串串、一颗颗红中透黑的三华李,散发着诱人的甜香。四面八方的游客以及全国各地的果商汇聚于此,让深山里的钱排镇热闹了起来。
摘果、挑果、装果……
从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最忙碌的三华李采摘期,钱排镇合水斜冲村的村民李大卫每天早早起床,带上一家老小以及请来的工人,到门前屋后、山里的果园摘果。
新鲜的三华李,40年来保持着绿色无公害的果品果质,让李大卫果园里采摘下来的三华李,还没挑下山就有果商果贩早早守候着,三华李果一摘下来,立即被抢购而走。
1200多棵三华李,300多吨三华李果,每年三华李采摘期还没接近尾声,李大卫家的三华李就已被收购一空。三华李种植年约20万元的收入,让李大卫成为村中三华李种植发家致富的榜样,也成为了退伍军人创业致富的典范。
一颗红心,保家卫国回乡创业
李大卫现年65岁,是钱排镇镇双合斜冲村人。1972年12月1日,18岁的李大卫在高中毕业后,怀着满腔的报国热血参军,成为广西军区独立壹师二团的一名士兵。1973年8月,在部队表现优秀的李大卫被送往广西军区无线电报务培训班培训学习。1974年8月毕业,安排在广西军区司令部做通信收发报工作。在艰苦的越战中,李大卫与其他通讯兵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在炮火中作通讯工作,为越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6年炮火洗礼,1978年4月李大卫光荣退伍回乡。
历经炮火洗礼的李大卫,在退伍后,再也不愿意离开生他养他的钱排镇双合村故土。当年一起上战场的战友们有经商的、创业的,在外面闯荡得风生水起。但无论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李大卫一直坚守着故乡脚下那块土地,他坚信,只要努力奋战,也必定在深山里开辟出一番新天地。
1978年,三华李从翁源县引入信宜试种。钱排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成为了种植三华李的沃土。李大卫将目光投放到了三华李种植上,李大卫的田地,多是山上的旱田,缺水,种植水稻难以有好收成,但种植果树,却是难得的沃土。
心动不如行动,说干就干的李大卫,在1979年开春就将自己山上的那些旱田旱地全种上了三华李树。种三华李最快也要四五年才有收成,看着别人的田地里旺盛地生长着水稻、黄豆、花生,家人不由得为李大卫的行动而着急。李大卫安慰着家人:“粮食够吃就行,反正卖着也不值钱。田地种上三华李,就当着让这些田地歇息几年,过几年说不定三华李真的能卖了赚钱!”
在李大卫的思想工作下,家中的田地一年年地陆续种上了三华李树,不到几年时间,就种了200多棵三华李树。到了1998年,李大卫已经在自己的山地上种了400多棵三华李树,他期待着这些三华李树成为他事业的根基。
40年执著,将三华李种植发展为产业
有志者,事竟成。
别人家中三华李是留着家里吃,李大卫种三华李是盘算着做一番事业。因为李大卫观察到,三华李甜中带酸,农村人觉得吃了伤胃,但城里人却很好这一口。但凡是果品差的三华李,都在乡镇墟市上卖,价钱非常低。果品好的三华李,都被贩到城市里卖,价格能翻好几番。李大卫追求的,就是让自家的三华李果品好,卖个好价格。
除了培训班,李大卫就喜欢琢磨着三华李的种植技术。为了培养好三华李,他带动着全家人勤恳地上山为三华李树除草、施肥,认真地做好着种植果树的基本功。初时,李大卫也如同其他果农一样,不太注意三华李的品种,三华李虽然硕果累累但个头小卖相也不怎样,价格一直都在几毛钱到一两元区间浮动。但后来慢慢总结出,尖叶三华李树结的果,产量低,果品差;圆叶三华李结出的果,产量高,质量好,很少市场欢迎。2000年,此时,在李大卫的田地上种了20多年的三华李树已经长得郁郁葱葱、树大枝粗,正是果树丰产树龄。思索再三,李大卫还是狠下决心,将自家里种植的几百棵尖叶三华李果树全都砍了,重新种上圆叶三华李树。
重新来过,经过四五年的等待,新种的三华李树,才陆陆续续结果。新该种的三华李树,不让辛勤的李大卫失望,果头大、肉红、汁多、没有涩味,很受市场欢迎,价格也翻了一番,去到了三四元的收购价。一年下来,大大好几万元的收入,着实让李大卫一家备受鼓舞。李大卫乘势追击,不断在自家的田地扩种三华李。旱地、水田、菜地,全都种上了三华李。李大卫觉得还不够规模,最后把目光瞄在了自家的林地。他再次说服了家人,将自家十多亩林地全都开荒种上了三华李树。
2010年信宜“9.21”的特大水灾,将自己的家以及家门附近精心培育了10年的三华李果树,一下子冲毁了。家里宝贵的财产也在洪水中,全都冲走。一直在复产重建中努力挣扎的李大卫,在灾后除了重建家园,仍旧不忘将洪水冲走的三华李树重新补种上。令李大卫意想不到的是,山上那近千棵三华李树在灾后身价倍涨,摇身一变成为了发财树。在党委政府的支持推动下,2012年钱排镇举办的风情李乡“银妃”品果节启动仪式上,三华李银妃“果王”拍出19.8万元的天价。果大、核小、肉脆、色美的钱排“银妃”三华李一时间名声大噪,价钱一下子飙风到十几二十几元一斤,甚至三四十元一斤。十几年树龄的一棵大树,足足能产出100多斤三华李果,一棵三华李树就能有1000到3000多元的收入!这比到珠三角打工的收入,还要高!李大卫一家沉浸在巨大的三华李丰收喜悦中,也激励着他们用心管理好果树。每到培土施肥、除草、修枝剪叶的繁忙时节,外出工作的儿子、外嫁的女儿全都跑回来帮忙。不甘于仅仅是自产自销,李大卫与家人合力经营起收购销售三华李,在抖音、淘宝、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上销售,仅仅是电商经营销售,一年销售量达到12多吨。
永葆初心,默默奉献换取幸福生活
退伍不褪色。
退伍多年来,李大卫一颗红心向太阳,担任起钱排镇双合大队工作任民兵营长,负责治保主任工作。从1978年至1988年,哪家劳动力不够了帮哪家,哪家有困难需要解决去哪家,10年民兵营长,李大卫一刻也没闲着,10年的默默付出,也让李大卫成为了村民尊敬的“营长”。即使后来,从民兵营长上退位出来,李大卫仍默默关注着村发展的大小事情。在钱排双合河,他曾救起几位失足落水的小孩。捐钱修路建桥,他第一个积极响应。自己有好收成有好果子吃,李大卫也从来不忘分享,无论市场价格卖得多贵,他总是不忘曾经同甘共苦的战友们,三华李一熟就千里迢迢地邮寄,与战友们一起分享生活的甘甜。
他时常教育好儿女:“安守本分,做好自己,不为社会添乱,能多作贡献的就积极贡献!”小儿子不忘父命,2004年应征入伍,2012年才转业,在部队表现积极。汶川大地震期间,小儿子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灾区抢险救灾,并荣获二等功。小女儿也谨遵父亲的教导,奋发读书,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2010年9月21日一直大暴雨,看着不断从双合河涌上来的大洪水,凭借敏锐的判断李大卫觉得大事不妙,叫着家人匆匆跑到山上去避险,自己却不顾危险嘶哑着喉咙敲着村民的门大叫:“大水来了,快跑啊!”很多村民听到他紧张的呼叫声,都急急忙忙地跑出家门跑往山上。早上九点多,大洪水已经漫上了李大卫家二楼,李大卫看到隔壁邻居们还没跑,有些不把大洪水当做一回事的村民也还没跑出来,李大卫非常焦急,背着一捆绳子就游着水去叫邻居们逃命。爆发的山洪来得太猛太急,洪水以摧枯拉朽之势将河边的房屋都摧毁了。怕洪水,来不及逃命逃上楼顶的村民,被李大卫和其他勇敢村民一起拉着绳子从楼上救了出去。走到山上,有些村民看到洪水快要将家淹没,想着跑回去收拾贵重物品,又被李大卫竭力地拦了下来。洪水过后,李大卫喉咙都嘶哑得发不出声音,人也在极度惊险中抢险救灾而累得虚脱。但他却用拼了命的努力,挽救了邻居们的性命。
灾后,李大卫顾不得失去家园的悲伤,积极地配合党委政府积极参加复产重建工作。他与家人合力,迅速建起了新的楼房,并将田地行被大洪水冲走的三华李树补种了回来。此后,年年在钱排举行的赏花、品果节,让李大卫觉得一年比一年有奔头、一年比一年更好。
2018年信宜“8.11”特大水灾,让东部山区的新宝、思贺镇遭受重创,钱排镇也是受灾镇。灾后,李大卫第一时间组织钱排镇的退役军人与市来自各乡镇的退伍军人,到新宝镇开展抢险救灾复产重建工作。李大卫说:“9.21洪灾我们有难的时候,社会各界都来帮忙,现在新宝镇遭受特大洪灾,我们也要帮他们一把。互帮互助,社会才会更进步!”
又是一年三华李丰收期,在果园里忙碌得满头汗水的李大卫,看着硕果累累的三华李树,内心充满了甜蜜,他寻思着:与时俱进,搞更有三华李文化创意的网上销售,谋更大利益,争取更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王庆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