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大埔县库 > 西河镇库 > 新闻报道

获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梅州大埔漳北村凭什么?

2020-12-20 09:43:55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

梦里田园 大美漳北

从贫困落后走向美丽富足,梅州大埔县漳北村打造美丽乡村3.0版本


统一的白墙灰瓦,门前小桥流水,街道沥青铺路。登屋顶俯瞰,独具特色的禾肚里稻田民宿坐落在稻田中,一望无尽的柚子树承载着村民的致富希望。走进粤闽赣交界处的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阡陌相通,鸡犬相闻,老人孩子自得其乐。

几年前,这里的景象截然不同:坍塌的房屋、荒废的山岗、随处可见的垃圾,到处显得杂乱无章,村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荒凉的景象衬托着贫穷与落后。


3f8688aed068f1944a622c03500a432a__url=http%3A%2F%2Fcrawl.ws.126.net%2F1d5f608f22498452f93b25c23d0d312f.pn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jpg


近年来,漳北村以建设特色精品示范村为总抓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样貌实现了蝶变。受访者供图


省定贫困村获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凝聚着省市场监管局、碧桂园集团和大埔县的共同努力。如今的梦里田园、耕读漳北,成为漳北村民的日常。


4年时间,漳北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已进入3.0版本。从精品示范村、特色精品示范村,再到如今启动打造广东乡村振兴标杆示范村,漳北村焕发新生。2016年,自帮扶单位扎根漳北村,聚焦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等脱贫攻坚任务,从村集体年收入只有1.6万多元到现今的30多万元,27户贫困户也实现了有劳动力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达1.6万多元,达到脱贫标准。


漳北村真正美起来了。


从落后村蝶变乡村振兴标杆


农村美起来


沿着平坦的柏油路驶入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白墙黛瓦的精致农房与稻田相映成趣。近年来,漳北村以建设特色精品示范村为总抓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样貌实现了蝶变,成为了全村村民的“美丽庭院”。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美丽乡村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桃花源,如今已在漳北村成为现实。


2ffaab69c8a9e088c44616d99ce1012a__url=http%3A%2F%2Fcrawl.ws.126.net%2Fd2164f3800a64b4587979121c99056d8.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jpg


驱车沿着平坦的柏油路驶入漳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精致农房,与稻田相映成趣。何森垚 摄



从省定贫困村蝶变为“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背后有着省市场监管局、碧桂园集团和大埔县的共同努力。据悉,自2016年起,在强强联手下,漳北村开始整治环境,修缮房屋。


今年65岁的村民饶选林,每天打理完稻谷后,总习惯在家门口的晒坪上喝茶,很是惬意。“以前村里很多烂房子,柴草也乱堆,环境很不好。”饶选林回忆说,帮扶单位进驻后,很多老房子得到修缮,他以前住的红砖房,刮风下雨就容易漏水,后来驻村工作队帮忙修了门坪、换了瓦片,外墙也重新粉刷了一遍。


漳北现在是出了名的美丽村,建起了滨江公园、耕读公园、富民大道等一批民生项目,很多外村的人晚上都到我们村来散步。”村民钟志敏感慨。


经过合力攻坚,目前该村成功打造了集“大埔特色精品示范村”“梅州美丽家园示范村”“碧桂园精品示范村”“广东省卫生村”于一身的漳北特色精品村,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树立样板提供标杆,实现农村不断增值。


从贫困村到网红村农旅


产业旺起来


不仅要变美,如何让这个省定贫困村脱贫致富,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蜜柚是漳北村主导产业。工作队驻村后,通过成立合作社、标准化种植、申请商标注册等举措,帮助村里的蜜柚产业化零为整、抱团发展。


2020年,漳北村建立了全省唯一的省级蜜柚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面积500亩,并建立标准化种植管理体系。“产业有了,产量多了,质量好了,柚农收入不发愁了。”广东省市场监管局驻漳北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蔡若夫说,漳北在大埔众多蜜柚种植村中脱颖而出,摆脱以往“年年种柚子,年年不赚钱”的被动局面。目前,漳北蜜柚已与碧桂园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碧桂园集团蜜柚产品的唯一供货商;与阿里巴巴集团、中石化集团、顺丰速运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市场渠道拓宽了,物流成本降低了。


为打造漳北蜜柚品牌,帮扶工作队邀请“95后”年轻人官维远回乡创业,扶持其成立漳北绿之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实现全村蜜柚统一种植、管理、销售。


有了订单,农户才能放心种、用心种。”官维远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贫困户都当上了“股东”。公司以每年高出市场价5%—10%的价格收购符合标准化种植的蜜柚,当地农户在获得种植收入外,还能和村集体一起享受30%的分红。目前,漳北村蜜柚种植户实现了精品销售,稳定增收。


f14aa1d807ae3b40f5b7a9ea713b9f03__url=http%3A%2F%2Fcrawl.ws.126.net%2Ff49f4e1a88da864d596ae59f07f2f4be.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jpg



在漳北村,独具特色的禾肚里稻田民宿围绕在稻田中,一望无尽的柚子树蔓延着村民的致富希望。何森垚 摄


漳北村越来越美的山水田园风光,也受到网红民宿公司禾肚里的青睐,利用漳北公学闲置的校舍打造漳北公学田园综合体,发展旅游扶贫产业。如今,在该村漳溪河旁,独具特色的禾肚里稻田民宿坐落在绿油油的稻田中,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住民宿、观稻田,体验农耕生活。


在促进当地经济的同时,禾肚里稻田民宿也解决了部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让客人到村民家里住,将村民种植的蜜柚、水稻、玉米等农副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推销的模式,也使农产品销售方面的后顾之忧迎刃而解。


帮扶一定要立足长远,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优化乡村治理,做强做大蜜柚、稻米、烟叶等传统支柱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为发展旅游打下基础,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蔡若夫说,目前漳北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7700元,上升到2019年的19616.72元;村集体年收入由1.64万元上涨到32.5万元。


从靠天吃饭到技艺傍身


村民富起来


年过60岁的张伍英是漳北村的贫困户,在禾肚里民宿上班,每个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此外,禾肚里也会收购张伍英在平日里养殖的鸡鸭、种植的蔬果,还为她买了意外保险。“以前种田都是靠天吃饭,现在收入稳定啦。”张伍英说。


张伍英的儿子经过村里组织的粤菜师傅培训班培训后,掌握了一技之长,如今在江门市开了一家小吃店,为家庭增加了不少收入。目前,张伍英一家实现年收入20多万元,日子越来越红火。


39cc9b42fbe5874fe72a006eac0b5b11__url=http%3A%2F%2Fcrawl.ws.126.net%2F8370ef8e550e73020cc05da0e4c3aba9.pn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jpg

沿着平坦的柏油路驶入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一排排的白墙黛瓦的精致农房,与稻田相映成趣。受访者供图


以前只能待家里做点杂活,赚不了几个钱。”村民杨翠兰说,家中老人长期患病需要照顾,还有两个念书的孩子。通过参加培训班,杨翠兰学习了服务业基本知识以及育婴及养老护理等,并成功就业。


让一般村民和贫困户都可以掌握一技之长,通过顺利就业实现脱贫,这也是帮扶的治本之策。”蔡若夫说。


近年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即将开班的电工和焊工培训班等专业技能培训正在村民家门口展开,让村民掌握了一技之长。


目前,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专业技能培训,吸引了300多名村民参加,已经有不少村民走出山区,依靠就业获得稳定的收入。”蔡若夫说,有的村民培训完到珠三角去做月嫂,每月实现收入8000多元。


如今漳北村的夜晚有了不一样的意趣,粤菜师傅培训美食飘香,南粤家政班让村里的不少妇女有了稳定的高薪收入,还有时间组织起了广场舞比赛活动,锣鼓培训带领村里的小朋友传承老一辈的技艺。”蔡若夫说,村美了,人也美了,精神文明放异彩,漳北村民笑开怀。


一线实践


村民出资支持美丽家乡建设


母亲生前最大愿望是村里的泥土路变好”


美丽乡村齐建设,文明新风传万家。村规民约共遵守,同心协力创和谐。”这是近年来漳北村制定的村规民约,将农房建设、风貌管控、环境卫生等因素纳入其中,打造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客家民风。


梦里田园暖心房,耕读漳北诗墨香。漳北之美,美在映入眼帘的风景,更美在扶贫干部与村民相依相偎的心与情。“在扶贫工作中,我们都深刻认识到,村能够美,是因为人美;人之美,在于思想,在于精神,在于信仰。”蔡若夫说,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帮扶工作队和村干部的事,村民目睹家乡变美的成效后,纷纷主动参与美丽庭院建设,实现了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思想观念转变。


回忆起帮扶期间的往事,村民张元草的事迹就让他很受感动。


对于乡村,尤其是贫困村来说,道路建设是惠村利民的重要举措。


驻村工作队在帮扶之初就下定决心要帮村里整修道路,然而路要变宽,一些沿路村民家的庭院围墙就得适当改动,庭院面积受到影响,村民怎么想?


在拓宽村委后方一条转弯道路时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正在为和村民的协商事宜犯难时,村民张元草了解情况后,主动提出将为亡母办理完后事留下的两万元补偿给受整修道路影响的村民,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母亲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村里的泥土路能变好,门前的路能变通畅。现在工作队愿意为我们谋福祉修路,我们内心无比感激,怎么好再叫人家为难。”张元草说。


张元草朴实无私的话语就这样烙在了帮扶工作队和其他村民的心中。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村民争做改善环境的先行者、文明村风的倡导者,纷纷参与了自家美丽庭院的设计。如今在漳北村,越来越多村民的家打扮成了有特色、有亮点的美丽庭院,成为漳北村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作者:马吉池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