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大埔县库 > 新闻报道

广东汉剧:绽放“南国牡丹”风采

2016-05-24 15:30:57 来源:大埔县融媒体中心

  我县是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汉剧为主的戏曲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县通过开展文艺晚会、商业演出、送戏下乡入基层等方式,让广东汉剧得到了保护和传承,绽放出绚丽的风采。

  “穿一袭水袖轻裳,唱一段婉转花腔,和一首陈年古韵。绘彩楼台,飞檐四角,锣鼓声相递。 ”这段文字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广东汉剧表演的精致细腻。三百年前,广东汉剧流传岭南生根大埔,经历代汉剧艺人呕心沥血、千锤百炼,扬元音而出新声,擅大乐而纳小调,被誉为“南国牡丹”,成为客家人所喜闻乐见的地方特色剧种。

  【采访县汉剧团团长郑永华: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已有300年的历史,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大埔是汉剧的重要传承地,素有“无埔不成汉”之称。广东汉剧在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大埔广东汉剧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剧是大埔响当当的一块名片,就大埔县汉剧团来说,近几年来多次随县委县政府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香港、台湾等地文化交流演出,既做到沟通侨胞和海外乡亲的渠道,又把我们大埔乡音乡情和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喜人变化通过文艺形式带给海外乡亲,使他们更加了解大埔。】

  我县是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汉剧为主的戏曲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县通过开展文艺晚会、商业演出、送戏下乡入基层等形式,让广东汉剧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采访县汉剧团团长  郑永华:近几年来,我们大埔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的工作部署,每年组织不同主题的送戏下乡活动100多场,在大埔小学开展汉剧进校园培训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和汉剧爱好者。通过到校园、社区进行汉剧展演,使群众和学生更加了解我县的传统优秀文化。去年以前,我们单位紧紧围绕泰安楼、国家4A级旅游产业园,开设了周二有约、周六文艺晚会进行定期演出,使游客白天看景、晚上看戏,提升大埔人民的生活指数,每场爆满,深受游客和市民的赞赏。】

  近年来,我县积极做好“广东汉剧”的创作和演出工作,通过抓服务、抓创新、抓建设,不断增强“广东汉剧” 这枝南粤奇葩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采访县汉剧团团长郑永华:通过参加比赛,这几年来我们组织了青年演艺人员参加广东省第七届、第八届戏剧演艺大赛,荣获了金、银、铜奖多个和组织奖、最受观众喜爱男演员等等。参加梅州市第一、二届“南国牡丹”杯比赛连续二届获一等奖。还有社区、花会等都荣获好成绩。】

  同时,我县切实加强戏曲团队的管理,吸收更多的汉剧迷和新生代力量,助推大埔广东汉剧的进一步发展。

  【采访县汉剧团团长郑永华:这几年来,大埔汉剧的人才方面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都在面向社会招聘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到演艺队伍,使广东汉剧后继有人,在传承方面,我们采取传、帮、带和请名师等形式来指导培养。】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