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梅县区委组织部牵头在玉水村全面启动 “客家菜师傅工程·十个一系列活动”,成立了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和玉水厨乡烹饪协会,并探索打造集农家乐、民宿和种养基地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为该村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城东镇副书记 梁浩:我们考虑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整合各方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将玉水厨乡等品牌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群众得实惠,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玉水村厨师 朱新琼: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心,我们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厨师也更加坚定地支持玉水厨乡建设。
玉水村是梅县区建强基层党组织,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梅县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明确“第一议题”、抓好“两个重点”、建立“三项制度”、突出“四个规范”,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丙村镇芦陵村老党员 叶伟铣:市委书记亲自来给我们上党课,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的班子充满干劲推动乡村振兴。有他们在,我们心里很踏实。
梅南镇水美村这几年也发生了巨变。梅县区以该村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红色村”为契机,以550万元专项资金整合撬动5800多万元建设资金,以“一联一票一红榜”等方式凝聚党群力量,共同推进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干部培训学校建设和革命遗址保护、老区群众关怀帮扶激励等18个项目,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水美村干部 丘淦贤:领导重视,再加上实打实的资金扶持以及村民的共同参与,村子自然一天比一天美。全村实现年产值796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2270元。
水美村妇女主任 冯招文:主村道也拓宽到两车道,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村民的钱包也鼓起来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也日益高涨,外出的乡贤也主动出钱筹资清理河道。
大幅度、高规格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梅南镇水美村不是特例。过去一年,梅县区在配套600万元保障每村办公经费和农村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另外增加1230万元党建工作专项经费,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激励基层大抓党建。
此外,梅县区格外注重队伍建设,打牢基层党建“基础桩”。南口镇七贤村党支部委员黄唐生是2019年春节后才正式成为村委会成员的,在此之前,他与妻子一直在新县城工作。
南口镇七贤村党支部委员 黄唐生:第一书记、扶贫干部都不是本村人,却为了七贤村日夜奔忙,作为本村人却没有出什么力,我感到很愧疚。同时我也感觉到未来的农村也可以大有作为,充满着期待。
驻七贤村第一书记 罗春平:基层党组织党员结构老龄化,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需要年轻力量的加入。在村内党员中,黄唐生综合能力较为突出,且有一定群众基础,经过讨论研究,村党支部决定发动其回乡参选村党支部委员。
与黄唐生一样,原在梅城做生意的热心乡贤饶坚昌也回到家乡南口镇车陂村,竞选成为村支部书记。
南口镇车陂村党支部书记 饶坚昌:当了村支书后,每天要处理大小村务,虽然很繁忙,但看到村子一点一滴的变化,以及村民们的认可和赞许,便从心底里感到满足。
人才兴,乡村兴。近年来,梅县区坚持做优“头雁工程”,建强建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组织177名村“两委”干部参加中专、大专学历教育,实施“党员人才回乡计划”,新吸收68名回乡党员担任村“两委”干部,将88名回乡党员列为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共精准选配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410人。
丙村镇芦陵村老党员 叶伟铣:现在村党支部的干部不仅年轻、文化程度高,而且有干劲、有冲劲。乡村振兴的重任交给他们,我们心里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