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梅县区库 > 新闻报道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梅县教育:从“一无所有”到“教育现代化”蜕变

2019-10-02 15:38:36 来源:梅县区融媒体中心

  如今80多岁高龄的省特级教师何许华回忆起50年代在松源镇小任教的往事时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基础教育薄弱,教室不足、教材混乱、教学条件异常艰苦。

  广东省特级教师 何许华: 50年代到70年代,学校教室不足,租人家的住房、祠堂等来做教室,住宿条件也非常差,艰苦难以言状,不堪回首。

  改革开放后,我国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据中共和省的指示,县委县政府在八十年代,以集资办学方式,围绕“一无危房、班班有课室、人人有课桌凳”要求,共集资2360多万元,修建校舍23.93万平方米,添置课桌3万多张和一批教学仪器设备,大大改善了梅县区教学条件。

  广东省特级教师 何许华:1978年,我在松源小学当教导主任,那时候刚好县委发文,要创建“四室一场”,要集资搞教学楼,我们也非常支持,自己带头出钱建教学楼。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根据“普九”工作要求,梅县加快校舍建设,完善教学设施,推进各学校“四室一场”建设和“一机一幕、多机一幕”配置,至1993年梅县普教仪器达到“普九”要求,成为梅州市第一个达标县,并提前一年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梅县区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德育新模式,全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一体化发展。如今,梅县区共有各类学校58所,幼儿园122所。全区现有在职教职工5353人,中小学生7075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升初升学率达100%。中小学实现了“校校有网络、班班有平台、师师有电脑、人人有空间”目标,缩小了城乡数字化差异。2019年1月份,梅县区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考核验收,如期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

  广东省特级教师 何许华:松源镇小现在每个班都有多媒体教室,实现网络全覆盖,还有新塑胶足球场,和当年比变化非常大。

  梅县外国语学校富力城附属小学校长 廖翠雅:我们这里有完善的各项配套设施,各个班都有网络全覆盖,创设有特色课程,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70年来,梅县教育实现了从群众“上学难”到义务教育普及、教学设施先进、学校环境优美、特色教育发展、教育质量提高的完美蜕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梅县区教育必将不断提升,越来越好。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