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新闻报道

“中国近现代高等艺术教育的‘梅州现象’”研讨会召开:打造世界客家文化名城

2021-06-24 08:04:01 来源:梅州日报掌上梅州客户端

  4月5日,由梅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中国近现代高等艺术教育的‘梅州现象’”研讨会在梅城召开。

  广东省学习型社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广东开放大学原党委书记罗海鸥,广东省政府省情专家库专家、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杨宏海,嘉应学院副校长袁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杨剑忠,梅江区副区长林勇军,梅州日报社编委、主任记者李锦让,嘉应学院林风眠美术学院院长张志祥,《梅州侨乡月报》主编刘奕宏等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人员合影

  “林风眠艺术大师是梅州的骄傲,我们要继续加强研究、加大宣传,不断提高‘客都凤鸣 世界风眠’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要深挖梅州历史文化名人,以点穿线、连线成面,展现若干标杆性、符号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人物。”“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要传承发扬梅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提升客家人的文化自信,打造世界客家文化名城!”……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分析研讨以林风眠为代表的近现代中国美术高等教育“梅州现象”,以及如何挖掘更多梅州历史文化名人,打造世界客家文化名城等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会场气氛热烈。

  大家一致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文化之乡”的梅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曾涌现出许多院士将军和名人大家。在新时代,要继续传承发扬客家历史文化,凝心聚力把梅州打造成为世界客家文化名城。一要提高认识抓好传承,提升文化自信。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气息浓、底蕴深,要着重挖掘、梳理梅州各界名人名家,通过保护利用名人故居旧址,讲好名人故事,弘扬名人精神,提升客家人的文化自信。二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擦亮“文化之乡”名片。要坚持点、线、面结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做好名人名居、历史文化街区等的保护利用,充分彰显、挖掘梅州各界名人,展现具有标杆性、符号性、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人物,扬起文化名城大旗,打造世界客家文化名城。

研讨会精彩发言摘录

  广东开放大学原党委书记、广东省学习型社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罗海鸥:梅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谈“文化自信”,有足够的底气。当下要传承弘扬好客家文化,需要加大对林风眠等名人的挖掘研究力度,以灵魂式人物彰显“文化之乡”魅力;同时要推动文化与旅游、教育、体育、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赋予其生命力,走出一条具有梅州特色的客家文化发展道路。

  广东省政府省情专家库专家、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杨宏海:梅州众多的名人故居与丰富的文化积淀,在全球客家城市中绝无仅有。从发展角度看,我认为可以认真梳理,打造一座在客家版图上最有底气的世界客家文化名城。为此,要着重抓好林风眠、黄遵宪、丘逢甲、李惠堂、张弼士、丘成桐等名人名居的彰显,进一步挖掘蔡蒙吉、宋湘、罗芳伯、李威光、李金发、蒲风、邹鲁、李国豪等名人名居。同时要打造好百侯、望杏坊、攀桂坊等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小镇,谋划红色旅游路线,提升高等院校水平,推动客家文化走出围龙,走向世界。

  嘉应学院副校长袁铎:学界研究林风眠的成果汗牛充栋。梳理以林风眠、李金发、林文铮等为代表的客家杰出群体成功之路,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曾以勤工俭学的方式留学法国。发端于五四运动前后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革命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都是一个无法跨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因此,无论是资料整理还是理论研究,林风眠成才之路与留法勤工俭学的关系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

  梅江区副区长林勇军:名人名居是我们脚下最重要的土地。要通过保护利用好名人名居和历史文化旧址等,为人们提供客家文化再认知的载体和平台,坚定文化自信。同时要善于学习对比地域文化,认清不足,找到差距,把脉开方,保障客家文化在繁荣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梅州日报社编委、主任记者李锦让:要注重挖掘展现具有标杆性、符号性、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人物,抓好林风眠、李惠堂、宋湘、李树化、张弼士、丘成桐、黄遵宪等名人名居的保护利用,以众多客家才俊撑起文化名城大旗。同时要善于借力借智,加强与名人的亲友、学生、院校等的沟通联系,全面释放“名人效应”,提高梅州“文化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嘉应学院林风眠美术学院院长张志祥:梅州艺术类院校要勇担责任,创新工作思路举措,配强师资队伍。通过参加比赛、加强交流,走出去、引进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水平,推动客家文化更好传承与发展。嘉应学院林风眠美术学院也将以更名为契机和动力,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把“林风眠”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记者手记

  4月4日,笔者在位于梅江区西阳镇的林风眠故居和林风眠纪念馆看到,前来参观学习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阁公岭村门口的空地停满了大巴车和私家车。梅州的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名人效应不断释放,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前来参观和“朝圣”。4月5日晚上十点,梅城梅花湾酒店413会议室依然灯光明亮,一群热爱梅州、关心梅州的文化学者、文史学者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侃侃而谈,共同为“文化之乡”发展献计献策、把脉开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于梅州而言,传承弘扬优秀客家文化,是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过去,梅州很多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这的确是一个缺失。但现在欣喜发现,有越来越多人正在努力弥补这个缺失,而且渐渐出了成效。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合力推动下,梅州“文化之乡”这张靓丽名片一定会常讲常新、历久弥新。


作者:黄科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