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新闻报道

林风眠-把中西艺术融为“彩色的诗”

2020-11-20 20:18:49 来源:梅州市广播电视台


  林风眠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先驱,他的画作打破了西方印象主义与中国传统水墨的界限,真正实现了绘画的“中西融合”,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入其中,呈现出时代变迁的脉搏。

  1900年,林风眠在纪念馆旁的“敦裕居”出生,祖父林维仁和父亲林伯恩都以打石为生。

  【梅州市林风眠研究会理事 林君成:他出生于一个比较辛苦的家庭,他的爷爷是一个雕刻师,林风眠从可以坐起来的时候开始,就在爷爷旁边看爷爷写字、刻字。他的父亲会绘画,他(的艺术天分)就传承了他爷爷和爸爸的基因。】

  1914年,15岁的林风眠考取梅州中学,在这里他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美术老师梁伯聪。也正是这位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个能书善画的秀才,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1921年9月,从梅江山区赤脚走出来的艺术青年林风眠,终于踏进了世界顶尖艺术殿堂——巴黎美院的大门。

  【梅州市林风眠研究会理事 林君成:去西方国家学习西方的文化绘画,带回我们回家,然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画家。】

  1924年5月21日,在斯特拉斯堡共和国广场的莱茵宫第一次中国美术展览会中,林风眠参展的作品最多。此时的林风眠,在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中西调和的基本艺术面貌。他被法国《东方杂志》记者评为,中国留学美术者的第一人。

  【梅州市林风眠研究会理事 林君成:(林风眠)传承我们南派的画法、画风,把中西文化调和。在杭州创办了一个美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绘画优秀人才。】

  1928年2月,林风眠来到杭州,为国立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选址,并把在法国留学时认识的艺术家都聘请到了学校。在教授学生绘画时,林风眠非常注重对基本功的训练,并开创了一种独有的素描法,在全国引起轰动,人们称之为林派素描,既在不违背客观事物的前提下将主观认知融入到绘画中。我国著名美术家蔡若虹曾这样评价:“除了鲁迅领导的木刻运动之外,林风眠的素描教学改革也值得美术教育永远纪念。”

  1938年,因客观原因,林风眠辞去国立艺术学院校长的身份,最后在香港的嘉陵江畔开始了隐姓埋名、无妻子和孩子的陪伴的隐居生活。这段经历开启了独一无二的林风眠绘画风格。绘画的中西融合达到顶峰,色调由灰黑转向明朗,长方形构图变为方形,从写实变成写意,从象征变为表现。

  【林风眠纪念馆讲解员 谢梅:林风眠先生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不断突破自己画画的风格,和中西方结合的理念,在艺术事业坚持自己的热爱和方向,为中国艺术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