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新闻报道

红色故事 朱云卿:井冈山上英名扬

2020-10-10 19:24:50 来源:梅州市广播电视台


  国庆节刚过,我们感慨今天幸福小康生活来之不易的同时,最不能忘却的是为了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客家儿女。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革命先烈,一位英勇善战的优秀军事将领,他就是朱云卿。1983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将他列入193位对中国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军事人物,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

  红军名将朱云卿事迹陈列室位于梅城江北中华街,这里陈列着很多关于朱云卿的图文资料,离陈列馆不远处便是朱云卿的故居。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姚意军告诉记者,为了能准确收集朱云卿的相关历史资料,他们专程去了朱云卿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亲身感受并收集珍贵的历史资料。

  据资料介绍,朱云卿出生于广东梅县老庙西街六甲,即现在的梅城油罗街。1925年,18岁的朱云卿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军事知识,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朱云卿毕业后参加了广东农运工作。1927年底,经革命洗礼的朱云卿受中共湖南省委委派至井冈山,开始了在井冈山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

  【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姚意军:他指挥了好几场很出名的战役,就好像井冈山时期的龙岩口战役,这个是以少胜多的战役,第二个很有名的战役就是永新围困战,是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把国民党兵紧紧围堵在永新县城整整25天,这个战役对当时敌众我寡,第三个是黄洋界保卫战,也是在敌众我寡,不到一个营的兵力的情况下,能够抵挡住敌人四个团的进攻。】

  1928年8月下旬,国民党湘军和赣军共5个团,准备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会剿”。作为当时红四军第31团团长的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带领三十一团一营和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保住了井冈山,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这场战斗的胜利,保住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创造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保住了红色革命的火种。作为当时的直接指挥者,朱云卿功不可没。

  【姚意军:黄洋界取得胜利以后,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特地写了一个,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来赞赏他战斗的胜利。】

  在朱云卿参加的众多战役中,曾有两次攻打自己的老家梅城。姚意军介绍,1929年10月,朱云卿跟朱德一起带领红四军主力部队6000多人南下广东。

  【姚意军:从闽西出发,经过大埔梅县、蕉岭、丰顺、平远,在这些地方都留下了战斗的足迹 。(为什么要攻打梅城)因为当时我们红四军挺进东江,我们梅州这个地方是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目的是让闽西和东江这个两个根据地,赤色区域能够扩大紧密联系起来】

  在朱云卿直接指挥或间接参加的战役中,基本上都取得了胜利。

  【姚意军:他接受了比较系统正规的军事思想教育,第二经过领导了农民运动,也经过了井冈山的斗争,那么这个过程中,得到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再经过了实践的考验、磨练,形成了成熟的指导思想,成熟的军事斗争的指导思想,对他后来战争指挥艺术、指挥能力、指挥水平,所以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战斗胜利。】

  姚意军告诉记者,朱云卿除了军事素质和指挥作战能力过硬之外,他对当时红军战斗思想也有较为重要的贡献。

  【姚意军:关于游击战争十条通令,是1931年朱云卿组织起草的】

  1931年5月,朱云卿在部署第二次反“围剿”作战时,几天几夜没有休息,因劳累过度,住进了当时的东固后方医院,在那里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24岁。

  【姚意军:他的这些革命精神,为我们国家民族的独立,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一个追求和信仰,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毛泽东赞扬他,得到了很好的帮助,是好助手,朱德赞扬他是中国有用人才,是我们党不可多得的军事干部。】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